上一篇帖子《记账700天,收入翻倍,买房置业,活出3倍人生 》引起不少反响,我一直认为,记账是改观家庭现金流的法宝,没想到很多小伙伴留言,说记账几年,钱越来越少。亭主记账700天,钱越记越多,你却越记越少,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支出部分:把钱花在刀刃上
1、了解自己的支出情况
2016年年底的时候,我分析一年的账单,发现在“衣”类上的比重达到总支出的21%,虽说吃穿住行是生活的重要方面,但只在穿上就花掉全年支出的将近四分之一,未免有点过多了。
回到账本中,去看具体的开销, 然后我发现自己一年买了8双鞋子,三件大衣,问题是那个时候我的家中已经有30多双鞋子,8件大衣了。
这之后,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置衣原则,那就是如果我想买一件新衣服,就要先淘汰衣柜中已有的一件。如果我要买一双新鞋子,前提是我要在鞋柜中清理一双出去。
买衣服明显理性了很多。 标准从“这衣服很划算”变成“我需要这件衣服”,衣柜中那些许久未穿的,小了穿不上的,没有场合穿的,统统分类打包,能卖的放到二手平台去转让,不能卖的放到小区门口的“衣物捐赠箱”中。
断舍离之后,我发现,自己需要的衣服其实并不多,一个季节三四身足够了,两件做工精良的大衣,每次穿都让自己信心满满。包包只需要三个,一个黑色托特包通勤时用,一个红色小方包逛街时有重要场合时用,粉色双肩包去健身的时候用。
2、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板
在年度账本的支出中,我发现“人情”部分支出很多,达到28%,仔细看,一是给家里老人置办的东西不少,二是婚丧嫁娶的份子钱很多。第一部分支出,虽然很多,但我心里却很高兴。因为我们和老人生活在一个城市,老人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为我们付出了很多,两边蹭饭,给孩子买这买那都是经常的事情。能在物质上,给予他们一些,是我们作为成年人,对父母的反哺。后一种开销,在小城市是不可避免的支出,结婚丧事生宝宝,生病住院搬新家,基本上都得随点份子,这部分没法预算,只是做个记录,不会少了回礼。
相比较老一辈人的付出,我们的这点支出真的算不上什么。他们一辈子过苦日子,节俭惯了,遇到什么好东西,给孩子买舍得,给自己买就舍不得。所以我希望能给他们买一些提升生活质量、让他们开心的好东西。空气净化器在北方雾霾日子里简直是刚需,电动牙刷刷的干净还不容易造成牙龈出血,洗菜机可以去除果蔬农药,老人对健康越来越看重,这些东西他们自己肯定舍不得买,我们买,他们嘴上抱怨你乱花钱,心里却会暖暖的吧。这部分支出,我在2017年还增加了一些预算,赚钱的动力不就是为了给在意的人花嘛。
我在分析账本的时候,发现自己在“个人成长”方面的支出太少,一年到头钱全花在身上,吃到肚子里了。脑袋却空空如也,没有任何提升。人年轻的时候,最重要的投资是提升自己,金钱和时间精力一样,你用在哪里,哪里就会开花结果。所以,我开始意识到,应该有专门的预算拿出来学习提升,充实头脑。
3、制定相应的消费预算
在一年消费账单的基础上,我先后进行了前面两个步骤,之后制定了“亭主小家庭2017年年度预算”。
一是根据情况调整记账类别。
2015年记账的时候,我用的是随手记的默认类别,经过实践,逐步调整,形成了适合自己的记账类别,适合三口之家,需要的可以参考。
二是增加“个人成长” 预算。
在账本中设置了特别栏目“配套”,有“运动健身”“休闲娱乐”“培训进修”和“旅游度假”四个子栏目,分别设置了1000、2400、1200和10000元的预算。因此,等宝宝开始上幼儿园,我腾出一些时间给自己,马上办理了健身卡,花费2500元,虽然超支,但是3年2500,每年才800元,我也保证了每周3-4次的训练量,让健身卡值回票价。
三是降低“衣”类预算。
2016年大把的银子花在身上,也没穿出个“女神”的形象,2017年削减预算至12%。迄今为止,这类支出也没超支,并非是因为不买衣服了,而是少买了很多乱七八糟的淘宝爆款,只在熟悉的店里买衣服和鞋子,基本不会出错,买的都是常常会穿,每次穿都很开心的衣服。
四是降低“行”类预算。
2016年在私家车上花了超过1万元,占比总支出的五分之一,实际上,小城市里,去哪里电动车最方便,公交车也很便利,2017年,这部分的预算直接下降至8.2%,能不开车我们就不开车,既锻炼了身体,又省了一大笔开销。
4、严格按照预算进行消费
夏天的时候,我和先生逛街遇到一条很漂亮的裙子,剪裁得宜,面料高档,穿上真的很漂亮。本来看价格还有点犹豫,再看看账本,就一口气拿下了,因为完全没有超支,在预算之内。钱是有限的,但是把钱花在真正需要、真正喜欢的东西上,花的特别值。
论坛里有朋友,会每个月汇总支出,对比预算,大部分人的预算制定了就是为了“超支”的,偶尔的超支也正常,关键是,你是有数字的系统。我在最初几个月,会每个月汇总对账,后来自己的消费习惯趋于理性,就改成一季度一汇总。年末的时候,做个大总结,为来年做准备。
收入部分:提升被动收入的比重
2016年的一年账单我拿到手中的时候,很是感慨了一下,最大的感慨不是花的多,而是赚的太少了。一共就几千块钱,再怎么量入为出,再怎么减少支出,顶多也就结余个2、3千块,一年到头攒个5万块就不容易了。
那个时候,我开始接触投资理财,了解到一个说法:衡量一个人是否富有的重要指标在于,每个月的被动收入占据总收入的比重,比重越高,代表越富有。
我看着手中不多的结余,开始试着投资P2P,炒股票、买基金,还参加过民间借贷项目。 慢慢,开始有了一些理财收益,一个月有个几百块就很开心了。
看着各位大神每月几千几万的理财收益,真是眼馋,说到底,还是本金太少,金鹅太瘦弱,金蛋自然少。
因为本职工作上难有突破,旱涝保收,我和先生开始努力兼职,在工作之外赚取一桶金。很快的,我们就各自有突破了,最多的时候,先生一个月就赚了2万元。
马太效应,就是指穷者越穷,富者越富。实现了第一个1万元,你就离5万元不远了,实现了第一个10万元,你就离百万不远了。
当我手中有了几十万的现金资产,每个月的收入中,有三分之一都来自理财收益,这还不算房租(因为每个月2000块的房租,有90%都要抵扣房贷,所以并未把这块的收益写进来。)
最重要的是,你要开始积攒下第一只小金鹅了。
其他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