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这两天炒的沸沸扬扬的“虐童”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大关注。也让所有的为人父母者胆战心惊,尤其是孩子尚在幼小之龄,又无爷爷奶奶辈儿的亲人托付,必须交由外人看管的年轻家长们,恐怕更是心里打起了怀疑不安的鼓点儿。
而前两日在小区微信群里看见的几段信息,让我不由得也想说说身边的这一件事儿。
我这个闲人最近因为加入写作训练营,原本懒散的生活如今变得有了规律,每日清晨家人出门后,我就按部就班的开始一日的听课、读书、写文、锻炼、家务等事情。
等日头高升,外面暖和起来,我会出门去小区里听着有声书或音乐散散步,顺便买点儿蔬菜瓜果啥的,日子充实而又恬淡。
在小区里会遇见很多老人,有的三五成群在健身区跳舞、锻炼;也有的聚着打牌下棋;更多的则是带着小小孩儿玩耍。
自从放开二胎政策,小区里的幼儿数量如春笋似的不断上升,到处都是哇哇的哭声和尖叫声,一片热闹。
当然随之而来的是从天南地北来到儿女身边帮忙看孩子的老人和保姆们,说着不太标准的普通话,也在陪同婴幼儿们聚齐玩耍时,顺便互相聊着家常。
我每日路过他们的喧嚣场时,看见稚嫩的孩童娇俏的笑脸,便也会不由自主的从心底柔软起来,嘴角也会浮起笑意。
我现在居住的小区大部分是以前单位的同事,所以许多人都穿插着认识,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小区也有不少的业主微信群,花样繁多,比如美食群、维修群、旅游群、租赁群之类。
前天遛弯儿归家继续看书,听到微信提示音,点开一看,业主群里一段长长的话和照片吸引了我的注意。
这段话的大致意思是,发微信的这位在花园散步,看见一位保姆模样的妇女推着一位坐轮椅的老人晒太阳,老人不能说话,鼻腔里插着胃管。
保姆只顾着看手机,老人呆坐着,头一会儿就无力地垂下,保姆就将他的头推起,如此反复几次。老人表情不高兴,保姆仍自顾玩着手机,又和旁边的保姆聊天,对老人不是太负责。
业主群里发的微信和照片,是好心人看不过眼,作为邻居提醒老人的儿女,认为保姆在人前对看护的老人如此不尽心,那么在家中,不知对待老人会不会更不妥当。
不一会儿,群里有人对这条微信发出了回复,说是老人的女儿,称自己会与保姆进行沟通。并对这位热心的邻居表示了感谢。
我不知道后续如何,我只是在看见那张照片时有些难过。以前我在干部病房工作时,常常和卧病的老人们聊天,他们有的是曾经驰骋沙场的老将军、有的是曾经执掌一方的高官、有的是声名赫赫的科学家......
现在他们被岁月和疾病击倒在了病床上,国家给予了他们晚年优质的医疗养护待遇,使得他们可以没有负担,比较愉快的安享晚年。
而在我们这个社会的大部分老人,只是普通人,有些甚至没有医疗保险。如果儿女孝顺的还能依附儿女,保证基本的养老。
一些晚景凄凉的无庸赘述,我只是难以想象那些尚有些经济保障的老龄人群,他们的养老居然也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每年经媒体曝光报道的虐待老人儿童、残障人士、甚至动物的案例,真是不胜枚举。
孟子曾曰:人之初,性本善。而荀子的论点却是:“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他认为凡是没有教养过的东西,都不会是善的。他的意思就是人在出生时,本质上就是恶的,和孟子的观点正好相反。
据说西方的很多哲学家也都认为人生来就是有罪的,人性本恶。
我没有那么多的高深理论,我只是不明白,那些欺负幼童的,你忘了你也是从嗷嗷待哺的婴儿一天天长大的吗?那些折磨老人的,你不曾想过不久后的将来,你也会如此孤苦无力吗?
我认为一个人所作所为是其人性的体现,与其受教育程度无关。世上也有许多目不识丁的良善之人。
只愿教育和法律可以互相支持,改正那些人性存在恶念的人。
佛教讲的因果报应,我一直是深信的,与迷信无关。
无戒365写作训练营 第15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