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追忆“湿水”年华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开头就是一句诗,你以为我旅了一趟游就搁这儿闷骚起来了?当然不是,而是我一直很闷骚。
这句诗,就是在我最后头顶绿色外套(绿色~幸亏我不是男的),迈着矫健的步子在风雨中狂奔时想起来的。
当时只觉得狠狠唾弃自己:我呸!裤子全湿了,鞋里都是水,宁闷骚你能不能消停会儿?咱好好躲个雨行不?
宁闷骚眯着眼睛(眼睛被雨打得快睁不开了),点头如捣蒜:好好好!老大你说啥都对!躲雨,躲雨!
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等我奔到门口边时,该湿的地方都湿了,不该湿的也湿了。
然后,雨停了。
白眼一翻:——谁都别拉我!让我去屎!
某某日报头条:公元二零一八年五月,有一宁氏游客于嵩山少林寺屋檐下殒命,经查明,死于先天性不可治愈且时时发作之顽疾——蠢。
宁某人当天到底遭遇了什么?
据传,当时宁某人所谓精致的妆容,修长的远山眉……柳叶眉?管他什么眉,反正最后成了额头的两条毛毛虫;一头自以为飘逸优美的长发,成了拖把布条;一双蓝色清新的小帆布鞋,汪洋一片水灾泛滥。
我低头看了看自己这身狼狈样,终究只是叹一口气,没事,等大牙我上了车,拿出小镜子,手执小梳子……只可惜,没有带眉笔,这眉毛怕是画不成了。
但是!
但是问题是先找车呀!一路贪玩到六点半才下山,天都要黑了,咱要从登封回郑州呀!到底回不回了还?
回,回,当然回!
掏出手机,点点点!
等等……发生了什么?
我开始有点手抖,手,手……手机快没电了!
带充电宝了吗?没带。
充电线呢?没带。
走吧,去小店里瞅瞅,他们应该愿意给你充点电的。
问:请问你们有安卓数据线吗?
答:有。
问:那,可以借我充一会儿电吗?我手机没电了。
答:停电了。
我:What!
问:那,那有充电宝吗?
答:有。
问:太好了,可以借我充充吗?
答:不可以。
……
为什么?
答:因为我们的充电宝是拿来卖的,除非你买……
滚你丫的!
宁某人抓耳挠腮地滚出门去。远处,一对情侣正低头扣手机。宁某人脸皮蹭蹭长厚了了好几层。
小跑上前,双手交握于胸前,憨态可拘:哈哈,你们好,请问你们有充电宝吗?可以借我充充电吗?我的手机快没电了。
小哥哥:我们的手机也快没电了,我们正在打车呢。
我:你们是要去哪儿?
小哥哥:郑州。
我:我也是郑州!你们郑州哪儿的!东区还是西区!
小哥哥:呃,我们……西区。
死皮赖脸:西区也行呀,我蹭你们的车吧!我手机快没电了,到时候把车费转给你们行不?
小哥哥点头:行。
呼——!宁某人头发一甩……嗯,没甩起来,湿的。于是宁某人艰难地捋捋她的长发,心里乐开了花,哈哈,找到车了!
然鹅,司机说:不是说好的两个人吗?怎么变三个了?我不超载的。
小哥哥和小美女:她是我们朋友,刚刚遇上,你看……
司机坚持:不敢超载啊,这超了还不得罚死我啊?
突然,远处走来一帅哥:没事,把她带上吧,出事了我担着,大不了不干这行了!哈哈哈!
我心道:帅哥是干啥的?难不成是交警?后来才知道,人是新疆出差过来的警察。据说新疆节假日也没有,所以他恰好赶上内地五一节假日过来办事,工作对接不上,以至于滞留到现在,干脆跑去少林寺兜了一圈。
司机仍旧坚持,我只好说:那有充电宝吗?我充点电然后自己打车?
还好有充电宝,我喜嗞嗞跟小美女借了数据线插上,打车。但是,打不到。
最后,死乞白赖,我成功挤上那辆车,让司机吊着胆子玩超载。
以至于,小哥哥全程把小美女抱腿上,谁让我肥?占位置。
这一路可就不安稳了,除了兴致勃勃跟人聊天,谈天说地,满嘴跑火车之外,我还得应对手机里来自我哥和我室友的全程担忧。
没办法,谁让他们觉得我蠢?
听听他们都说了什么?
我哥:你现在走哪儿了?在哪儿下车?下车后你知道怎么打车回学校吗?
……你现在走哪儿了?怎么还没到?别老把一个人外出挂嘴边,生怕别人不知道你是一个人,一点安全意识都没有,太缺乏经验了
……现在走到哪儿了?以后不准一个人出游了
……现在走到哪儿了?回去好好反思一下并且总结经验,你这一趟旅游害得我们全程担心,我妈要是知道了不得担心死了!
我室友:你回到寝室了吗?你要小心点,别傻不拉几的谁让你上车你就上,要有防备心……你要把司机车牌号拍下来,你就假装说&@#%¥《》?(说了一大串,我也没听清啥)这都是我爸爸教我的方法。
最后,最后终于回到学校了!
我差点就在黑夜里的校园里跳起来了,一路狂奔回宿舍楼,贼撵的似的。
【二】宁姥姥初入登封市
其实,在遭遇那些跌宕起伏的情节之前,我玩得还是顶好的,每看到一个景点都要满怀感慨,打好的腹稿都能写一篇抒情散文了。结果一场变数把我所有的快乐都给喂狗了,什么情怀呀,历史呀,感慨呀,都通通被抛在脑后。
这是不是就是传说中的近因效应?人总是会被距离自己最近的一件事吸引注意,并且因此而忽略之前的事。
其实回想起来,不得不说,虽然独自出游的路上一波三折,但是这样的波折恰恰让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旅游啊!
所以美名其曰——小鲤鱼历险记。
从前与室友一起出去玩,都是她们带着我,也不用担心自己会找不到路,打不到车,全程顺顺利利参观,除了一天的疲惫并没有太多的感想。所以每次回来,除了吧啦几句,并没有什么可说的。
但是一个人就很是不同了,我在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都异常丰富,这也许就是独处的好处,因为一个人,便会就着一件事翻来覆去地琢磨深思,反而会颇有感慨。
这次旅游回来以后我就发现,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我有了许多可说的内容,我可以吧啦吧啦说一大堆,室友同样游玩回来却无话可说。
是以,虽然表面上我对家长们便是千般不是,万般不该地道歉认错,但心下却觉得不虚此行。
当然,在没有准备好之前我是不会再轻易进行第二次个人旅行,因为并不是每次都能遇到好人和警察呀。
好吧,说了这么多,我还是来讲讲这场旅程的经过吧,没什么思想内涵,不过是自己在看到景点时瞎琢磨的小九九,相当无趣而且啰嗦。
为什么如此啰嗦我还是要说呢?因为这是我从前旅行时从来不曾有过的深刻而丰富的内心独白,它值得被我记录。
其实从我下定主意去少林寺到我坐上车,中间不过隔了一夜,可以想见这个决定是多么的突然而且草率。头脑发热是一件挺可怕的事,而头脑发热尚不自知又是一件更为可怕的事。
而我就处于后者,头脑发热地随意收拾好东西,所谓“轻车简行”“说走就走的旅行”。越是没有独自出过门的人便越是对这场未知的旅行满怀期待,因此,当我迈出这一步,壮着胆子自己出去玩的时候,我的内心该是何其澎湃并且满脑子的玄幻色彩。
以至于从坐上大巴的窗户边开始我就没有片刻消停,一路上见到什么都觉得甚是新鲜,十分的有话可说。
看到路边飞快掠过的一丛丛的月季花,我想怪道郑州市花为月季花,果然到处都有,大红的、粉红的、玫红的、白的、黄的、橙色的各种各样;看到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树木,郁郁葱葱,因是初春缘故,树叶子都是青翠欲滴的绿,绿得发亮。于是想,没想到登封的绿化条件这么好,基本可以跟信阳相媲美了,唯一的不同就是,登封的山谷中、河道中是没有水的,更别提有什么池塘、水库了,唯一看到的水便是一条人工水渠。
车子行驶到街上时,看到街道人很少,三三两两,路边停放着各种汽车,两边的建筑物也不是很高,充其量不过五六层,大多是两三层的。放眼望去,颇有小城市的惬意感,远处阿姨在街道缓缓穿行的脚步让我觉得,这是一个慢节奏的小城市。这一点倒让我诧异许多,登封隶属于郑州,被誉为“郑州的后花园”,何以郑州那样快的节奏下,登封却能不为所动,依旧固执地保持她的悠闲?转念一想却也了然,所谓后花园不就是让人休憩之所吗?它若节奏赶上了郑州又如何当得起后花园的名号呢?
入登封市不久,早早的的就看到了远处的山峦,山并不是很高,但是连绵起伏,延伸得十分长,几乎要把整个登封市围个大半。我知道,这就是嵩山了,中华大地,天地之中,中岳嵩山!
当汽车驶过一段山路,山体的崖壁上浮雕跃然,正是少林寺僧人的矫健身姿,一个一个的身影,或抬脚,或张臂。虽然是浮雕,却让人恍然觉得,那一招一式竟是蕴含了如此深厚的力量,这样的力量让人惊叹,这是一种丝毫掩饰不住的武林雄风!
距离嵩山越来越近了。
下了汽车站,按室友的指引去附近提前买了点零食和水带上,然后换乘滴滴直接去少林寺。
由于早上磨蹭,走得晚,因此到了汽车站时已经是将近中午十二点了。原本计划着先去少林寺里面兜一圈,我以为少林寺不过就是一些常规寺庙,无甚看头,大抵花不了两个钟头,剩下的时间再去爬爬嵩山,然后晚上六点多离开。
后来才知道,这纯属一个外地人的美好理想。登封的司机先生十分热情,也极其有家乡荣誉感,他一边开车一边跟我介绍登封的风土人情,介绍嵩山和少林寺的大致状况。听我说完我的旅游计划以后他直接说时间不够,他说我这么短的时间大概只够游一个少林寺,而且光是游览少林寺都只能挑重点。
说着说着,司机先生开始给我规划起游览路线,他说少林寺里有三个主要的地方是一定要去的。一个是刚进门走大约四五百米有一个武馆,每隔一个小时就会有一场少林武术表演,然后出来再走大约四五百米就是少林寺的寺庙了,寺庙出来再往前就是塔林,这三个主要的地方要看,其他的如果有时间可以坐缆车,欣赏嵩山的自然风光。
司机先生还很热心地待我去买登封特产大烧饼,告诉我烧饼夹豆腐串和鸡蛋再加辣椒油最好吃,景区里的东西是毫无例外,贵得坑人,所以他说最好自己买个大饼当中午饭啃了,免得爬山时候累。
后来的事实证明,司机先生是对的,多亏了那个登封大烧饼,不然就我那样一下午加一晚上的折腾如果光靠我在汽车站买的那点小零食百分百得跪。所以那天回学校的路上每每想起那个大烧饼我都忍不住感慨,司机是个好人啊!
司机先生又叮嘱了我不要买黄牛票,要买学生票,拉拉杂杂又讲了很多关于嵩山的基本知识后车就到了少林寺了,我感动得一塌糊涂,连连道了好几声谢谢后才提着烧饼,背着包,跑跑跳跳就直奔少林寺售票处了。
由于是假期最后一天,所以人虽多却也不是特别多,在排队的当口听到身后两人一直在争执“哎呀,票我来买,你别掏钱!”我一边低头在包里找钱一边忍不住笑,大概是两个一同出游的老朋友,想来到底是学生最是简单,我们室友一同出来吃喝玩乐基本AA,直接又简单,不用纠结。果然啊,入了社会了,即便是朋友之间也要变得复杂了些。
【三】装腔作势宁某人擅评少林功
好在门票虽贵但是有学生票半价,买完票我就直奔少林寺正门,正门外的最前方就是一尊达摩祖师的塑像,通体漆黑,达摩祖师一身束身僧服,肩臂半露。显然是中国佛教早期对印度佛教服饰的沿袭,这种服饰在注重传统礼仪的中国并没有延续太久,大约在唐宋时就已经变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僧服。
许是少林武术的影响,即便达摩祖师不是少林武术的创建者,但塑像中那个双手合十,身形挺拔的大师却浑身上下透露着浓浓的武者风范,刚正不阿且信念坚定,让人景仰敬畏。
我想,这就是门风吧,它是少林寺的精髓,每一个少林武僧的身上你都能看到这种刚毅的气质,尤其是在少林武术当中,一招一式,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动作中都能窥见少林雄风。
这绝非夸大之词,这是我在亲眼看到少林弟子在展示他们的少林功夫之后的一种切实感受。
当时进了少林寺以后我按照司机先生的话,首先就找到了少林武馆,但是表演还没开始,我就先寻了一处树荫,在大石上坐下开始享受登封大烧饼。差不多等我吃完,再去武馆附近溜一圈,然后排了一会儿队就进了武馆,表演也随之开始。
印象最深的便是有一组清一色的小和尚,个个不过十岁,小火柴棒似的立在台上,圆溜溜的脑瓜瓢儿,小腿上的黑色绳子紧紧交缠,典型的少林武僧打扮。
他们虽然年幼,却每个人脸上的神情认真肃穆,透露出武者的刚毅英气,尤其是他们一抬手,招式刚刚出来,那股子认真熟稔霎时间让我鼻尖一酸,眼眶里莫名的涌上一股泪意,十分的猝不及防,竟是突然想哭。
我想起室友说她当初在塔沟武校复读的时候,亲眼看到冬天大清早的,几岁的小孩子跟着一群十几岁的大孩子晨练跑步,身上的衣服歪歪斜斜挂着,长长的袖子在冷风中一甩一甩的,那么小,真不明白他们的父母如何忍心。
所以看到这群小和尚十分认真地表演时我心头没来由的一酸,为什么要这么小的孩子来练这么辛苦的功夫?尤其是当一个小和尚向大家展现童子功的时候,那胳膊腿仿佛不是自己的一般随意弯折,整个人都要叠成一团。
我知道,练成这样该有多辛苦。大一大二那会儿时间多就报了舞蹈班,那时候我们不过是压压腿、开开胯都觉得如同上刑场一般疼得厉害,饶是如此,柔韧度仍旧达不到小和尚这般,可以想见,他是经过了各种残酷的训练才能练成这样。我想起初他定然也是无助的,哭着喊着要回家,要找爸妈,但是教练一定是毫不留情地让他一个姿势支撑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甚至更多。
当然,我知道只不过是妇人之仁,事实上如我室友所言,其实那些去少林学武的孩子多为富二代,而他们父母也是为了要训练他,让他经历身与心锤炼。确然如此,经过少林武术训练的孩子无论是身体还是意志力都要比常人更为强健,也是常人无法企及的,这对成长中的孩子而言确是一件好事。
只不过,大多数不是孩子自己的选择罢了。
出了武馆之后便又沿着少林寺的主干道继续前行,路的两边满植松柏以及各类花草灌木,还有竹篱绵延。起初我不大明白为何要有竹篱,直到一路走着看着。发现少林寺里面的基本景物除了松柏、竹篱还有竹子后,我的脑海顿时闪现出几个画面,“锦官城外柏森森,丞相祠堂何处寻”、还有影视剧中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时寺庙里面的竹篱,原来如此,说白了,这些其实就是中国多数寺庙的标配啊!
长叹,已经习惯了景区络绎不绝的游人,吵吵嚷嚷的声音,被喧嚣包浸染的久了,竟然忘了寺庙原本该是世间最清静之所在。这也是为何“天下名山僧占多”了呢,而松柏、竹子以及竹篱,所有能营造幽深意境的东西自然不会少了。
原来把少林寺当成一个景区之后却忘了其本来的面目原该是一个清幽古刹才是。一时啼笑皆非,到底是世人改变了少林寺,还是这清幽不再的少林寺改变了我?
一路走着看着,虽知一下午的时间并不宽裕,不舍得就此匆匆走过,若是那样,我来这里便再无意义,不过是换了一个地方——跑马拉松?
路的右边是往少林寺深处走的游人,左边是回来的游人,尽管是节日的最后一天游人也不少,甚至还能看到五六个外国友人。
突然路边传来一阵欢呼声,循声望去,竟是一群人围成了一个堆,不知道在看什么看得这般兴奋,我凑过去,踮起脚朝人缝中望去,哈!原来是几个小和尚,穿着和武馆中小和尚一样的僧服,随意在路边组了一个小队伍,进行简单的表演。
随后我就发现,这样的表现形式很多,从武馆出来一路到寺庙,路两边十几步一个人堆,都是这样的小和尚。
他们有的衣服穿得并不是很正式,有的也没有剃成光头,年龄最大的也不过十五六岁,其中竟然还有女孩儿。很明显。他们的基本功并不如武馆里那些小和尚一般扎实,大抵是寺院允许出来玩一玩,也算是寺院的一种文化风景,给游人添了许多乐趣。
因此,有些孩子只是简单摆个姿势供游人拍照,十分可爱的是,那些孩子有些并站不稳,但是一看到又游人要拍照就立马摆好姿势,坚持不住了腿晃一晃又连忙撑住,表情仍旧是一如既往的大义凛然,一身浩然正气。是了,说了这么半天,用了这么多的词,实际上想说的就是,少林功夫,无论是有没有内功,只要一个姿势便能让你感受到一种排山倒海般的气势,一种浩然之气,让人肃然起敬。
这也就能明白,为什么少林寺的孩子尽管年纪极小,却全是清一色的认真严肃,老成。
还有些队伍是拿着棍子在表演,因为功底有好有坏,有的孩子做的动作反而惹得人群一阵阵大笑。小和尚中一个女孩子,一样拿着棍子,有模有样地表演,虽然看着没什么力气,但是表情很是认真,尤其是当我不经意间看到她那着棍子的手势时,我突然意识到其实她已经很努力很认真地在表演。正常人拿棍子定然是直接握在手心,但女孩儿的手势是四指成排紧紧压住棍子,拇指捏住棍子另一面,如此便将棍子紧紧地扣在手中,看似随时会掉的样子,实际上从她的手上可以看出来她下了十足的力气。
其实这也是很多人对少林功夫的直观感受,在电视上看少林功夫时,很多人以为只是假把式,不过是表演娱乐的玩意儿,在来少林寺之前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是当我近距离看过他们的表演之后便会发现,这看似简单的一招一式之间实则蕴含了很深的力量,这是一种爆发力,只在动作出来的那一刻猛然爆发。这同武当太极其实是一个道理,如果是外行人至多学一个动作,可是内行人的却需要气息和力量来加持的。
如此一对比,我突然明白,为何少林功夫和武当太极能够成为中国功夫的两大宗派。其实,少林功夫练的是人的身体外在的力量、内心的毅力,而武当太极练的是人身体的内功、心性的修炼。实际上二者皆是以内制外,一刚一柔,一北一南,一火一水,如此恰到好处,构成了中华武术的精髓。
虽是殊途,到底同归。
原来司机先生是对的,他嘱咐我一定要看少林功夫的表演时就说,近距离看到的肯定要震撼很多。真的很震撼,那种力量是直接传入你的心底的,这是电视屏幕永远无法传达的一种感染力。
因为是一个人走着,因此见到什么都要金贵一下,若非是强行抑制住一堆乱七八糟的好奇心,我怕是连路边的一根草,一块石头都要从中悟出一分禅意来了。
不得不感叹一下,轻易不要把鸟放出笼子,你以为她会自由飞翔海阔天空,实际上她会智障到把自己逼疯。
【四】张冠李戴宁某人错寻将军柏
又一路走走看看(心下却半分不着急,这将是我晚点下山找不到车的祸根),只觉得哪哪儿都有几分看头,接着就来了少林寺的寺院了。
刚刚来到门口便发觉有一堆人在门口拍照,门口左右的牌坊、石狮子甚至是台阶门槛都堆满了人。不得不说,现在景点里面最让我佩服的就是在人堆中拍照的本事。原打算掏出手机也随大流拍两张大门照片,后来想想,罢了罢了,连忙收回手,默默跨进大门去。
对于少林寺的建筑布局我是不大了解的,隐约记得之前看书时有简略介绍,它算是中国规模最为宏大的寺院之一了,非常典型的中式建筑布局,一条中轴线,两条辅线,与故宫大同小异。
心头唯一惦记的便是寺院里面的柏树了,但是恰恰在此处闹了个笑话。
因我之前看书时没有留心,光记着“将军柏”了,不知怎的想当然的就把它们安置在了少林寺,事实上人家是嵩阳书院的。
以至于我从少林寺前院走道后院,一千年的银杏树柏树看到一两百年的柏树,死活没能找到两棵传说中的将军柏在哪儿。然后我就去问了问旁边的以为扫地僧,不是传说中身怀盖世神功的扫地僧。扫地僧一听我的问题,表情十分的懵,他大抵是被我的糊涂给吓着了,说不定内心无比的鄙视,果真是光长脸不长脑(这么说好像是在夸我了?)
他抖动着嘴唇,大抵嫌弃得脸都抽筋了,只低声说了几个字:嵩阳书院……
哦!他话还没说完我就已经恍然大悟,连忙夹着尾巴灰头土脸地道了谢,跑了。
想来这要是在武侠小说里我定然只能当一个江湖喽啰,为何?因为大侠都是有机遇的,往往无意间碰到一个身怀盖世神功的扫地僧,展现了自己超凡的领悟能力,被大师相中收为入室弟子,然后尽得真传,名扬天下。很显然,我的智商已经被我的愚蠢狠狠碾压了,大师是无法发觉我的慧根了。
事实上,我觉得寺庙里除了那几棵遮荫蔽日的千年参天大树自己漂亮的飞檐瓦片之外已经全无可瞧之处了。因为其他地方都被人给塞满了。
少林寺的中央主干道是一朵一朵的莲花浮雕扒在地上,取佛教典故“步步生莲”之意,我原本数了七朵莲花准备照着佛陀出生的样子踩过去沾染一点佛陀的智慧。许是佛陀嫌弃我东施效颦,不大乐意让我学他,因此前面后面都是人,还半天挡着不走,无奈之下我只能踩了几朵莲花便迅速闪到一边玩儿去。
登上台阶走到寺院主干的大殿时我才发现,殿前一个大香炉里东倒西歪插了估计得有数百只香,浓浓的烟味把这一圈斗笼罩起来。一位年轻姑娘正双手把着三炷香,很是虔诚地东南西北各方向都拜了拜。
看她如此虔诚我就这样飘过而没有点表示委实不像话,于是我往边上挤挤也没拿香,双手合十,然而中间有个手机,就这样将就着弯腰拜了一下便跳到边上去寻其他景致了。
事实上,少林寺前中后三座大殿前面俱是一派烟雾缭绕,原本来旅游的人全都开始烧香拜佛了。这样的情景委实见怪不怪,无论哪个经典,但凡有寺院,那么寺院必然不仅仅是参观欣赏的,毕竟中国人对神佛相当依赖。内心里关于当下寺院的邪恶想法就不说了,毕竟这都是当世之人的事,与达摩祖师无关,我也无意去诋毁他们。
从进入正大门时我是沿着寺院右边辅线一直往里走的,除了看三座大殿以外,记得还有一间画满明代壁画的藏经阁什么的,但是藏金阁里的地下坑坑洼洼,据说是少林武僧练武时留下的痕迹。有点怪异,藏经阁里练武?我是不是忽略了什么?
另外有点印象的就是“立雪殿”,记不清了,大抵是这个名字(糊涂到底)。这个名字是有典故的,说哪位大师来少林寺拜师,奈何少林寺老大不收他,他就死乞白赖跪在人家门前,下雪了也不走……怎么有点像“程门立雪”?
总之,最后大师又是受伤又是受冻,可怜巴巴让少林寺老大好不心疼,老大连忙抱着一件衣服跑出来裹在大师身上:你这傻孩子,你就瞅准了我吃软不吃硬,搁这儿跟我软磨硬泡呢!走,贫僧带你上西天!(此处纯属宁某人不道德的歪歪,实际上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一心求法的励志故事。)
虽然这个故事很励志很感人,奈何我非佛门中人,委实没甚感受,只是看了两眼牌匾上的大字,在门口溜了一圈,摸了摸斑驳老旧的木门,拍两张照片,走人。
回程的路上从少林寺左边那条辅线走的,莫名其妙就被一位和尚塞了一柱香:进去拜拜吧。
呃……如此诚恳的语气,不拜不行。我就颇为艰难的一手挂着外套,一手拿着手机和水,指尖夹着那柱香,迷迷糊糊跟人进入填写了功德卡、双手合十对着墙上的壁画拜了拜然后绕着墙壁走了一圈回来……
嗯,尴尬了,回来收功德卡的时候面前一个功德箱,我转了转并不怎么灵光的脑子,问道:还要捐钱吗?我迅速寻思着,我的身上现金一百块钱都不到了,回去坐大巴人家只要现金啊,这要是给了……啊对了,我还有一个五毛钱的硬币!这个应该……
和尚见我一脸为难,很是淡定地道:也可以不捐的。呼——我如蒙大赦,装模作样摸摸口袋:不好意思呀,身上钱不够,哈哈。说着我就连忙扯开给下一位让位,和尚面无表情把我的功德卡收走,我没仔细看,大抵是扔在一边了。
出了门,我又膜拜了一番寺院的老树,精致的屋檐,以及屋檐上的几根荒草。然后继续沿着少林寺的主干道走着。
原本照着司机先生的指点我下一个要去的应该是塔林,但是在去塔林的路上还有几个景点。第一个就是甘露台,我看看时间,快四点了,心道,没事,就看一看,用不了多少时间。
【五】不知死活宁某人漫游甘露台
甘露台为何叫甘露台我也不大明白,只看介绍说是某一位大师研习经书的地方,可我总觉得应该是观音菩萨玉净瓶打翻了,水露出来化为德泽万物的甘露。(观音菩萨大抵会翻我一个白眼:你就这么盼着本大师的玉净瓶翻吗?)
现在台上只剩下几块大石板,中间一座十来米高的观音菩萨塑像,塑像前面两棵树,枯枝妖娆,没有叶子,这让我怀疑是不是在大沙漠中移过来的胡杨树的尸体。以前貌似越过一篇颇为脑残的课文《胡杨礼赞》:那是一种力争向上的树,枝干遒劲……我仰头瞅瞅,大抵就是这种状态了。最边上一棵巨大的许愿树,挂满了红色布条,一看就是惯常的许愿树。另有一个和尚摆了个桌子坐在菩萨像的下面,也不知道是为了干啥。
虽然上头略显荒凉,但是位置高,看得远,还有清风送爽,十分惬意。尤其是那棵大许愿树和埋在荒草中的青石板深得我心,他们都很好的满足了我那颗喜欢想入非非的闷骚的心。
从许愿树的角度看向远方,许愿树上的红色布条随风飞扬,虽是佛门,却缀满了红尘。这每一个布条都承载了芸芸众生的世俗之愿,爱情、亲情、友情、事业……而草丛中的石板让我想到大师曾经在这里青灯古佛,研读经书的情景。那时必有清风相随,蛙鸣相伴,大师一身粗布袈裟,一碗清粥,一捧经卷,独坐灯下,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呼吸声,世事纷扰,与他无关。
都是情怀啊,然我到底是俗世中人,站在台上吹风后,拿出手机——自拍。一个人旅游就这个缺点,没人给你拍照,怎么才能证明你来过?只好自拍。哎呀,暴露了我这个俗人的本质。
于是在青石板上坐下,十分妖娆(用我室友的话是:搔首弄姿)地拍了几张照骗。
从甘露台下来之后下一个景点就是六祖庙、达摩洞。啊啊啊啊!两个禅宗大佬啊!能错过吗?能吗?能吗?当然不能啊!于是,顺理成章,我开始爬山,去六祖庙。事实上,这是一个坑。
上山前我没有看路程,一直到上山后,我一路攀登得气喘吁吁却连一个庙影子都没见着,只看到不断有返程的人走过,然后听到身后有人说:咱们回去吧,六祖庙还得一公里呢!
喀擦!
一,一公里?
我回去还是不会去?以我现在的路程时间来算,我大概已经走了一公里了吧?啥也没看到就回去?不是我的风格啊,所以,继续走喽!
一路上自然是弯弯曲曲的山路,枝叶蓬生的树木丛林,路边摆摊的大爷阿姨(他们真厉害,我心想。)以及陆续返程的路人。有意思的是很多大人带着小孩儿,有个小女孩儿一路很是熟练地在背:大足石刻、乐山大佛……有个小男孩儿呢,在他妈妈身后絮絮叨叨:你是比较胖的,不适合穿那种太瘦的衣服,你应该穿宽松一点的……呃,现在的小男孩儿都已经比女孩儿更懂得穿搭了吗?
果真是红尘百态啊。
终于,不知道喘了多少气以后,老远的,就看到丛林掩映之中的红色砖墙,六祖庙!一定是六祖庙了!
果然,越是靠近那个院子人就越多,但是大多数都是少林寺学武术的学生,一个个穿着紫色T恤,大概是校服,光着脑袋,蹦蹦跳跳到处跑。
想起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说,越是险远的地方人就越少,但是这时所见的风景才更迷人。六祖庙大概在半山腰,但是已经成功过滤掉了大半游客,因此到了六祖庙除了那些活蹦乱跳的少林和尚以外游客很少,整个山谷里都回荡着小孩子们的笑闹声,十分清幽。
这时候宁某人的闷骚劲儿又上来了,天呐,这面墙上砖石斑驳,墙头荒草丛生,墙根的大石头缝里的小草如此顽强,这曲折蜿蜒的石板路,可不就是“曲径通幽”吗?还有那两棵树,相依相偎,被藤蔓紧紧包裹缠绕,太有意境了——拍照拍照,赶快拍!
咳咳,本质暴露了。
臭美完了之后就到了六祖庙的大门,大门外一堆学少林功夫的学生,都是十岁左右的小孩儿,我一个大孩子突然插入委实不协调,于是在门口站了站,瞅了瞅六祖庙的牌匾后,跟小姑娘问了路。
这俩小姑娘十分有特色,一个小姑娘长长的刘海遮挡了大半个脸……可能她觉得很酷。另外一个小姑娘寻常马尾辫,清清爽爽,但是眉目之间颇有印度美女风范,我琢磨着,这长大了定然是个美女啊,瞅瞅这不画自浓的眉型,瞅瞅这双漂亮的大眼睛,还有这张标准的嘴唇,我甚至怀疑这是不是印度慕名而来学武术的娃子?
当然,我想多了,人家中文说得溜着呢,中印混血倒有可能。问路当然要挑美女来问(我不会告诉你我有外貌协会的潜质)。
我:你好,请问从这里到达摩洞还有多久?
美女:挺远的,还得两三个小时呢。
我:这么久啊,那,如果去了达摩洞,返回的时候还是原路回来吗?(没有索道啥的?后来我才知道,我搞错了,索道不在达摩洞,而是另一处。)
美女:是的。
我:那我要是现在下去,这条路就是下山的路吗?
美女:是呀。
我:哦好,谢谢啊!看来时间不够了,我只能下山了。
说着我就哒哒哒地下山去了。
但是下了好一会儿我才想起来,我怎么就下山了?六祖庙都还没有进呢?那我爬了这么半天是为了啥?看六祖庙的围墙和门口啊?可是,我总不能再爬过去吧?
想了半天,对于我这种糊涂的后果,我找了个十分不幸的理由:达摩和六祖大概不待见我,所以把我给骗走了。
事实上,等到后来我才知道,达摩和六祖还是慈悲为怀啊,我要真的看了六祖庙,上了达摩洞,估计那天晚上就不用回去了。
【六】昏惨惨大雨欲下来
下山后的下一站就是塔林了。据说有两百多座塔,实际上就是少林寺历代大师的坟墓,塔中供奉的是佛舍利,也就是大师们的尸骨。
突然想起当天晚上坐车回来时,车上那位新疆警察说,导游跟他们解说塔林里的塔时是这么说的:这些塔都是少林寺历代和尚的坟墓,根据段位不同层数也不同,而塔的层数是三五七一类单数的原因是——和尚都是单身。
我:……
这个导游是出来玩的吧?把新疆警察忽悠的一愣一愣的,原本想跟新疆警察普及一下塔曾单数的知识,结果话到嘴边自己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只是隐约记得这个单数的习惯是印度佛教传入中国以来就承袭而来的,至于原因,还得从印度佛教处去寻。奈何学业不精,哑口无言,只能告诉他:塔城单数绝对不是因为和尚都是单身哈哈。
刚刚进入塔林范围便是满眼的松柏,“松柏冢累累”,很是悲戚的诗委实不适合用在此处,毕竟大师们的坐化是一种修行的圆满,只会让人敬慕,绝不会是悲戚。
塔都是砖石结构,大同小异,静静地矗立在那里,供人们观看,然而毕竟是对少林寺的大和尚知之甚少,便也不会研究什么每一座塔的碑文细节,不过是走马观花一般草草看了便离开了。
从塔林出来之后已经是五点多了,想想还要去坐索道,从高处俯视一下嵩山的风景定然很美。于是便想着赶赶时间应该是够的,一路按照门票上的地图去找索道。后来问了一个导游,人很好,带着我去买了索道的票,后来还问我要怎么回去,要不要她帮我介绍车,我拒绝了。
说实话,如果我没有拒绝她介绍的车或许我回学校便也不需要那么多的波折了。奈何这世道人心不古,即便别人说我对人没有防备心,但是出门在外,一个陌生人如此殷勤地帮你,便是笨蛋也得多想一想了,未免多生事端我还是拒绝了。
嵩山的索道有两个,大索道参观自然景观,小索道参观人文景观,来的路上司机建议我坐大索道,据说比较好玩。于是我花了一张毛爷爷买了大索道的票子,一路直奔索道。
由于时间比较晚了,多数人都是从索道回来,我是反其道而行从索道上去,因此,偌大的缆车里只有我一个人,虽然自在,却是十分的紧张,没有安全感。
当初和室友坐摩天轮的感觉立马涌上心头,其实我不大能明白为何情侣热衷于坐摩天轮,不仅如此,还要在摩天轮上完成调情、接吻、发誓等高难度的事。因为我在摩天轮上是一动也不敢动的,整个人缩在那儿,身体僵着,脑子里总是胡思乱想,会不会滑到中间的时候就会掉下去了?会不会出故障?这样的话我得赶紧看看缆车周围有没有什么好抓的,等会儿万一出事了我应该要怎么保证减少伤害?脑子里开始模拟那样的画面。
抬头四望的时候,山川尽在脚下,很是壮观,两边的崖壁在葱郁的树丛中若隐若现。记得司机先生说过,嵩山的构成几乎都是石头,极少有土,但是神奇的是,偏偏就在石头里长出了那么多的树木。
对面偶尔有缆车划过,可以清楚地看到里面坐了一堆人,甚至有小孩子拿着手机在拍照,不由感叹,现在的小孩子啊,胆儿肥!
壮着胆子掏出手机拍拍照片,回头看了两眼,便又安安静静坐着,好在缆车底部是透明的,不然的话我估计得晕。
原本以为缆车与摩天轮不同,还想着趁着夕阳西下欣赏山景还是多美,然而,此时半点夕阳也无,天色愈发阴沉,由于那天一整天天气都有些阴晴不定,是以我忽略了它即将下雨的可能性。
我想,回来的时候得跟人家蹭一蹦,不要一个人坐缆车。
下了缆车便到了山顶了,缆车六点半就要关门,此时已经五点四十多了。但是导游说下缆车后走大概二十分钟路程便可以看石钟,非常壮观,看完石钟就可以回来了。
于是我便沿着山崖上的栈道一路去找石钟,栈道几乎都是回来的人,天色也越发的黯了,我心里不由得开始着急,如此步子也加快了,顾不得欣赏栈道边的景色。大约走了十分钟左右,天色着实已晚,我想怕是不能再去找石钟了,于是便问了路人从栈道下去还有什么景点,路人告诉我没有了,只是山路而已。
我纳闷,不是说有石钟吗?还很壮观的呀?抬头看看头顶削直高耸的崖壁,我惊觉,原来这才是导游说的石钟吧?
两岸峭壁十分险峻,石头如同被刀削一般一天一天仅靠在一起,这一处悬崖有个名字叫“书册崖”,大体看来的确很像书册排列的样子。想来一路低头走路竟是忽略了这样壮观的景色。
看来下去的路是无需再走了,半道返回时时间宽裕了些,我便慢下步子欣赏山景,可惜天色越来越暗了。原想多拍几张照片,结果发现手机只剩百分之二十不到的电量了。危险!出门在外,没带充电宝,没带足够的现金,手机可以说是至关重要,手机没电了了就完了。
我赶紧把手机调成省电模式,关掉数据,尽量减少耗电量。
回去的时候悬崖边的商贩正在收摊,那些小摊多摆在悬崖边上,看了不由让人佩服,难道嵩山的商贩都有特异本领吗?在山崖摆摊都不怕掉下去?
但是再想一想景区颇为丰厚的利润,一切便已经明了,不是他们身怀特异本领,而是生存的渴望让他们身怀特异本领。人生不易,在这世间,每个人都在挣扎中谋求生路。
回去时恰好和两个男的同坐一个缆车,那两人跟我随意聊聊天,然后一男的要加我好友,吓得我连忙拒绝,好在他也没有勉强。但是到底是独自出门,还是有点怕怕的,于是下了缆车后我远远从他们身边撤离。
却也在此时,没走几步便开始下起了雨点。
起初雨点还很小,我以为这期间走到门口时没问题的,谁知道山里的雨来得快而且猛烈,不过一会儿竟然哗哗下大了,更过分的是还刮风。我原本有恃无恐以为带了个外套就不怕了,结果大风让我的外套全然不顶用。
不一下我的腿全湿了,地上竟还迅速积水,水里搅和着泥沙流得哗哗的,这是我见过最快的雨流成河的情景,当然的,一脚踩上去,全湿。
大家都被淋得很狼狈,倒是那几个外国友人越淋越开心,搁哪儿嗷嗷直叫。说实话要不是天晚了我赶着回去,我也跟他们一起嗷嗷叫,遗憾,太遗憾了,苏东坡的风范我是没法学了。
后面的遭遇就是我开头讲的那个见鬼的故事了,只能说这一趟旅行当真是虎头蛇尾,乘兴而去,败兴而归。
但是整体说来还是很刺激啊!
其实这次的波折纯属自找,因为登封离郑州近,我就把去登封玩想成去二七逛街那样简单,但事实证明,旅游不能嫌麻烦,该带的都得带上,例如充电宝,例如现金,例如雨伞。
如果有下一次单人旅游,(还敢有下一次?)我想在准备方面就不能如这次这般草率了。
不得不承认的是,一个人的冒险远比一群人的观光丰富,我怕独自旅行,却不能否认它的美妙。
下一次的独自出游是什么时候呢?记得去登封的路上我当时想得十分美好,先去安阳殷墟,然后是西安,然后是丝绸之路一带……
唉,想多了,歇着吧,暂时是不行了,毕竟我是要深刻反思的宁某人。
附:头一次写游记还能写个一万字,我……喘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