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有消息说白鹿原民俗村面临拆除?汤峪特色小镇将要摘牌?呜呼哀哉……震惊之余,有太多关于民俗村的记忆一下子涌上心头,心想:不管消息真假,趁机再游一次,看一眼临近的民俗村吧!也许是最后一瞥,以后说不定真的就看不到了……
与友人微信相约,正中下怀,一拍即合,说好她用电动车带我同去。春寒乍暖,温风拂面,太阳羞答答的若隐若现,因为疫情影响,宅家隔离一个多月才解封,路上车辆行人明显比往年少了很多。我们在坡道口停车,锁好车步行前往。
入口处两边花坛造型引人注目,匠心独运。高处大红色的亭柱格外亮眼,鹿鸣同春、白鹿秋霁、白鹿晚望、群鹿等雕塑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红梅、迎春花、连翘次第开放,花香扑鼻;冬青、翠竹、南山竹、松柏错落有致。花红柳绿,让人感受到春回大地的芬芳。
沿路一盏盏高耸的灯塔是鹿角造型,很切主题。到处是树木萌芽、垂柳依依、草色渐绿,麦田绿油油的,放眼望去,原坡上干枯的树木丛中一片片或白或粉红的花朵点缀其中,掩映在白墙红瓦间,好一幅天然的人间春色水墨画,大自然真的是妙手丹青,令人称奇,陶醉其中。隔着口罩,我似乎都能闻到一股子淡淡的泥土清香,花香丝丝缕缕飘散着,这才是春的气息。绿化带李花初开,谁家杏花林已一片雪白,有的山桃花已盛开,冒出嫩绿的枝芽。向阳的一面花儿已经开败了,阴面的杏花还是花骨朵,含苞待放,粉嘟嘟的花苞像一个个小小的桃心,隐藏在一片雪白的花香里,让人迷惑,误以为是桃花呢!完全打破了“二月杏花送春来,三月桃花片片红”的常规,一天一个样,花儿在变色呢!
“那一大片得是腊梅花?”突然,朋友指着一片黑黝黝的白皮松地旁的黄色问我,“不可能,蜡梅是腊月开,现在都二月了,早没有了吧!”我也心生疑虑。为了一探究竟,我俩相继钻进树林,一朵朵似蒲公英的黄色花朵,与腊梅花完全不一样,好漂亮呀!用百度搜图查查看,拍照传照片,扫描后显示:山茱萸。我第一反应就是“遍插茱萸少一人”,因为第一次看见实物,心情很是激动。仔细查阅辨别,还真是的。唉!你说要不是这个季节出来哪能看到它呢!看这样子,这十几棵树冠已经长了好几年了,难得一见,真的很惊喜。
我们顺着宽阔平坦的双向车道柏油路依势而上,蜿蜒曲折,坡度不大,步行起来平缓并不十分费力。一路和着春风说说笑笑,想起刚开业那年,这条路正在修建,我俩就是骑这个电动车穿村过巷,好不容易找到大路,正在修建半封闭着,土路和新建的路有一段接茬处是大土堆,电动车过不去,我根本用不上力,抬不动,还是一热心肠路人帮忙抬过去了,并劝阻我们坡太堵,电动车上去估计电力不足了,于是半道儿返回了……就这样回忆往事,说着闲话,不知不觉过了几个大弯道后,抬头可见“蓝田白鹿原”的大牌子。
“快了,马上到停车场了”,我笑着说道,“2016年试营业那几天,我就是听从工人指点,从这土路插斜过去的呢!现在每天起床,拉开阳台窗帘时,都能望见这熟悉的字。白色的鹿、鎏金的五个大字,几乎整个县城的任意角度都能看到,如果那天看不清楚,我就知道是阴天或者有雾霾……这就叫近水楼台哦!”我得意洋洋的絮叨着,满脸的自豪。
“这边黄色的是不是迎春花?”我顺着朋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在大牌子底下稀稀疏疏的花朵已经衰败了,但是仍然分辨出是连翘花,旁边的是结香花,虽然和迎春花一样都是黄色的。于是教朋友也学着搜图分辨、证实,正好歇歇脚,一路的微汗和疲惫乏力荡然无存……
此时此刻站在观景台上登高远望 ,吹着暖风,心旷神怡,神清气爽,精神抖擞。身后是白鹿原烧烤吧,前面是网红一度的玻璃桥,但是这些似乎都没能挽回民俗村曾经的辉煌……遥看县城全景尽收眼底,一览无余。古老而又年轻的滋水河似银色的带子,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日新月异的县城正在崛起,凭栏极目远眺,我俩兴奋的寻找家的方位,被眼前这美丽的春色感染着。春正好,意正浓,让人沉醉不知归路。你瞧!这边坡下花开了,那边广场上风筝飞起来了,脚下白皮松地里荠荠菜、白蒿绿油油的,高速公路和滨河路上不时传来汽笛声,身边还有一些工人在辛勤劳作,整理草坪……好一幅县城春色鸟瞰图,让人顿时忘记疫情、忘记烦恼,心中充满希望和活力。
来到高大的门牌下,注视着“白鹿原文化民俗村”已褪色的匾额,路两边鹅黄的垂柳随风摇曳着,似乎在欢迎亲们的到来,与黯然失色的门楼形成鲜明对比。可巧路遇三三两两的游客,都是闻讯赶来,想留住这最后的美好时光。听他们寒暄交谈中,得知有一家子步行来的、有骑电动车的、也有开车的,边走边叹息:太可惜了,这可是咱们蓝田人们的后花园啊!就这么拆了!不拆吧!这一年多就没有游客,商铺几乎全关门了,光是夏天晨练的人多……听话听音,无不流露出不舍、留恋之情、遗憾又无望……
我突然想起来,自己还是天热的时侯晚上散步来过几次,许久没有上来了,而且朋友圈大家都是锻炼才上来,满满的人群,这上面风头高,凉快,隐天蔽日,溪水长流,是天然氧吧,也是乘凉消暑的绝佳之地。我跟风来过几次,累得气喘吁吁,想吃个早点补充点能量,可9点才营业,只好饿着肚子跑下坡,回县城。后来通公交了,我体验了一回,的确省时省力,在景区出口上车,投币一元,5分钟就回到县城,不用自己汗流浃背的一步步走。看着窗外的风景飞快的后退,车窗吹进一阵阵凉风,好舒服的,心情一下子就明朗起来了,不必吭哧吭哧半个小时才能坐在早点摊上了……车厢里的几个男女是在民俗村开店的,说以前都是老公开车送,自从通公交车后,她们自己按点就走了,买菜捎东西都方便。
白鹿原文化民俗村是依据陈忠实老师的长篇小说《白鹿原》为载体搭建的仿古旅游景区,坐落在蓝田县城以南田家坡,以自然村落为背景,因地制宜,逐层增高,基本保留原来村子的面貌,植被很好,绿树成荫,流水潺潺。又以小说人物命名的白嘉轩广场、黑娃搅团、田小娥窑洞等,让人倍感亲切。还有一系列关中原汁原味的美食和童年记忆,皂角树、柿子树、桃树、杏树、大杨树;童年记忆的农耕工具:架子车、磨盘石碾、轱辘水井、风箱大老碗……一排排青砖灰瓦,仿佛时光倒流,一下子穿越到童年,似乎沉浸在小说里……
当然作为旅游景点,还有特色美食吸引游客,蓝田勺勺客的美誉不是吹的。你看!仿古美食街除了我们当地的特色小吃:蓝田荞面饸络、洋芋糍粑、油泼辣子香椿、黑娃搅团、高馔花糕、泡泡油糕、韭菜盒子、神仙粉、醋粉、手工擀面,还有央视网红非遗biangbiang面、裤带面,茂盛酒店的油泼扯面。还参杂其他地方的美食:豆腐脑、袁家村酸奶,岐山臊子面、户县软面、乾县驴蹄子、杂粮锅巴,山药片……如今商铺紧闭,房前屋后的迎春花枝条依稀可见,柳枝随风飘荡,野草丛中的蒲公英、荠菜、油菜也显示出春天的生机。
芸阁书院坐落在西南角,窑洞一排排两层,一树杏花开得很茂盛,粉中带白,在蓝天下、青砖边格外醒目,我们赶紧跑上去一睹芳容,蜜蜂嘤嘤嗡嗡的忙碌着,正在吮吸春天的甘露……
经过白鹿仙宫,来到嘉轩文化广场,戏楼、茶馆依然还在,以前广场这里只要有吹拉弹唱,我躺在家都能听到余音袅袅……如今,一片萧条凋零,都是铁将军把门,只有几个如我们一样闲散的人在寻觅春天的气息。说实话, 民俗村是继簸箕掌之后的旅游景区,曾红极一时,然而影视城、白鹿仓出现后,雷同太多,加之人们审美疲劳,才日益萧条,直至今日关闭整修……令人悲哉惜哉忆哉……
移步换景,边走边看,时值初春,景区最多的就是迎春花、柳条、杏花、桃花,还有地上的蒲公英、荠菜、油菜花,证明春天在这里停留。
细数这里我来过十余次,春夏秋冬、早晚不定,每次都流连忘返,却从来没有一次性走完,体力不济。诚然每个人眼中的景点不同,心情也有差异。都好以物喜以己悲,心情不好时看到的景色也变得灰蒙蒙的很压抑,所以说,一切的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
正值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春色撩人,疫情解封,三朋四友相约,带好口罩,权当春游。人无远虑,必有近游,白鹿原民俗村里春花正艳、春意正浓,一路风景一路情……毕竟看一眼就少一眼了,当做是最后的留念吧!
期待修整升级后的民俗村旧貌换新颜,也许换一种思路,换一个经营模式,民俗村一定会迎来一个更有活力的春天!我们静待佳音!
——发表于2020-3-12《在蓝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