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旅程中有很多美好的场景,记录下来赏心悦目。我们印象中的那些游记,仿佛都是绚烂夺目、完美无缺的。其实,风景如画的背后,还有很多真实的不如人意,被有意无意地省略;美轮美奂的旁边,还有很多的平淡无奇,甚至是不忍直视被忽略。与其写成广告片,不如写成纪录片。我更愿意花更多的笔墨去描述这些寂寂无闻的内容,看似絮絮叨叨,不过力求视角的完整和真实,理当放在首要位置。更重要的是,假如你到了现场,期待有一致的观后感。
1.怡然自得的田园生活
接上回,在赤城湖畔汗流浃背,想到对岸去,被告知因为维护,暂时不开放。导航测算了距离,离回城还有3、4公里,步行走走除了有点热,其它都不算难事。路边看上去像是老式公房,阳台还是多年前那种开放的样式,从侧边的痕迹看,似乎原先的平台加盖了一层顶,下面围了一圈篱笆,像是在加固土壤。
从房屋之间的间隙来看,房屋的背后就紧靠着山体,在本地也是司空见惯的场景。这样的山体,如果岩性坚硬还算理想,否则常年经过雨水冲刷,需要格外留意环境的变化。
这里车流量不多,车辆停靠在路边。虽然是露天的,高大的行道树形成了天然的凉棚,可以遮阳避雨。
房前屋后开辟了菜地,圈养了家禽,种植了果树,可以收获令人羡慕的纯天然绿色食品。放眼望去,满眼都是碧绿,一幅生机勃勃的田园风景画,尽收眼底。
掩藏在绿树丛中的大大小小的水塘,既可以蓄水方便灌溉,又可以进行水产养殖。碰巧是个钓友技痒难耐时,还可以甩几杆解解毒。
路边晾晒的豆角,脱水的程度各不相同。有的已经卷曲了,有的还是直挺挺的,就像是在白纸上练习毛笔字的一撇一捺。等到晒干以后,和肥廋搭配的肉片,一起作为原料成为蒸菜,滴上几滴香油,被大快朵颐后,又成就了新的轮回。
尽管会越来越多地被新样式和新建筑材料取代,还是总能在不经意间看到传统样式的粉墙黛瓦,看到熟悉的瓦片。印象中,这种施工的工艺也是环环相扣,需要经验值。实施水平的高低,最直观的指标就是就不会漏雨。而且检修和维护时,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往往能技高一筹,迅速确诊故障并解决问题。
屋旁的枇杷树上,挂着许多黄澄澄的枇杷。在这里,享受过充足的光照,呈现出成熟的色泽。而且远离集镇的喧嚣和空气污染,在这里无忧无虑地生长,体型上也比一般的品种丰满圆润。
2.行道树成为了天然的隔离栏
从侧边看行道树十分高耸挺拔,并不一定都经过了修枝和调整,有的树木垂直直冲向上,有的则慢慢开枝散叶,形成了伞状的覆盖,像极了不同人群的奋斗风格。靠着山坡的房子已经拆了,只剩下断壁残垣。
房间里还留下了一台脱谷机,看样子还是当年的手动机械,应该是完成了曾经吞吞吐吐的历史使命。只是如今大多数的00、10后小伙伴们,恐怕要在博物馆中才能看到它们的实物模型。
不知是光线反射的差异还是什么原因,这棵树的色彩和周边比较起来明显淡了许多,就像是褪色的军大衣。很多影视作品中,狙击手身披的伪装服饰,似乎就是这个面料。
道路在这里,因为中间的一排行道树,很自然地形成了双向两车道的隔离带。
中间的树木想必栽种时就很整齐,长大后树干也都亭亭玉立。走到路中间瞄准看,仿佛排成了一个标准的队列。
回城的方向一路都有一些坡道,呈下坡的趋势。前方,操控着电动轮椅车的老人很欢快地行驶着,这是下坡,回来上坡恐怕会有些吃力。
路边的田地里,不时也能看到水泥建筑体。远方的背景里,出现了县城里的高楼大厦。
拉近看看,上面似乎还有一圈圈沟渠,仿佛盘山路一样,环形蜿蜒向上。
3.一人独行的道路通往白塔禅院
看看站牌,不知不觉已经走了一站路。这条连接县城和赤城湖的路线是唯一通道,所以很放松地沿着它走,走累了到站点等着坐车就是了。需要留意的是,很多站点即使是在站牌上标注着,可能是因为距离短或者上下的人员不多,也称之为招呼站,意思就是你要下的话就喊一声,不然司机师傅不会主动停靠的。
整整一站路,其实还是绕着赤城湖在移动。在这里,可以看到赤城湖的一角。因为到了边角处,水的颜色也变浅了一些,总体感觉水质确实不错。
小心地跨过玉米地,看到岸边并没有泡沫,也没有生活垃圾,这也得益于大家有意识共同呵护自己的家园。岸边的坡道,看起来是在持续建设新的湖边栈道。
迎着眼前的白云,拐上了一段没有标记的道路,这一段路可以开车,就是上来的时候坡道有点陡峭。
两边都是农田,四下无人,自然也找不到人问路,只能借助于导航来估摸前面的路线。
回头望去,拐了一个弯,也走了不少路。路中间开始有了人为的石块和土堆障碍,看起来是不希望这边有车辆可以直接行驶上来。这样的道路上,最担心的还是遇到看家护院的狗狗追出来咬人。
远远地看到前方有亭台楼阁的建筑群,总算是有了前进的动力和方向。根据建筑样式,再看导航,应该是一间佛教场所。
这是白塔禅院,应该是新建的,据说原址在城区里宋代白塔附近。楼上有五个大字“五百罗汉堂",金光闪闪。
从曾经焚烧的痕迹来看,以前的香火应该很旺盛的。只是大门紧闭,看起来有一段时间没有接待香客了。
门口停了两部车,车上的乘客走下来看着我,感觉很惊讶的,特地大声提醒我,这里暂时不对外服务。的确,荒郊野外,四处没有旁人,而且太阳也有点毒辣,忽然出现一个玉树临风的独行侠,是挺意外的。
禅院的规模不算小,选址坐落在山上,面对着秀美的赤城湖,是一块风水宝地。
继续沿着山路前行,看见车辆沿着这个方向下山了,再联想到钢刺啊路上的障碍物,开始有了一点本该秒懂的模糊认识。
走到这里,终于可以确认,这边才是禅院的正门,而我走的路线是从后门过来的。本想一鼓作气上去,忽然看到标明了单行道,担心不按规程直接原路回来会有什么禁忌,加上本来也不对外开放,也就打消了念头,索性保存一些体力去城区看看旧址。
4.重回城区,继续摩肩接踵的穿梭
道路的尽头是自来水厂,赤城湖作为城区自来水厂的水源,也承担着为千家万户提供生活便利的重任。
道路并线的地方其实坡度有点大,加上急转弯调头,驾驶技术不好的司机可能还得回一把方向。
主干道上有禅院的指引标牌,不过以刚才看到的道路情况,一旦有重要的活动人满为患时,进出的交通会变得很艰难。
下一个站点就是仿古街。顾名思义,这一段路线的规划,侧重于仿古。如今,两旁的单位里,看起来都是要拆迁的样子。
早已停止营业的驾校,似乎还在诉说着这里曾经的门庭若市,回忆着曾经的辉煌。
城郊的人行道上,并没有忽略掉无障碍设施。黄色醒目的盲道,看上去很是加分。
路边时不时还有这样的分支,如果有辆哪怕人力自行车,那也毫不犹豫骑行一段探探路。现在全凭脚力,也就没有跟进下去。
在一个很大的转角处,一只小狗正在友好地打量着每一位过路者。重新看到了路边停靠的车辆,应该又走完了一站。
从这个角度看,这个折弯带着一点坡度,还是很可观的。天气不佳或者晚间视线不佳时,需要格外留意。
住在坡道上的人家,日常出门就是上上下下的感觉,早已习以为常。
路边出现了一排护栏,造型像是一座城墙。护栏的下面就是城区道路,还有城中的河流。
仔细看这一段文字,结合上下文,有关键词"兵"和“战友”,猜想很大可能是退役军人的企业口号。
交警树立的警示牌提醒大家,这里也是进入城区的分界点。终于从一个人的行走,回归摩肩接踵的城区穿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