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读到了贾老师的一句话,想了很久,谈谈我的感受。
贾平凹:会生活的人和大多数成功的人,都懂得两个字“舍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
为什么呢?
当我们面对一件事的时候,往往不是没有选择可供选,而是有太多的选择需要从中抉择。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人最初的状态就像一个空杯子,保持着空杯状态。当你不断地做出选择之后,就如同往杯子里不断地倒水,空的部分会越来越少,杯子也总会满的。
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做减法了,因为只有等你舍得倒掉其中一部分旧水时,才能保证持续往里加入新水而不会溢出。若是不舍得倒掉,那么当杯子的空间被占满后便会往外溢出,在这个过程中,溢出的不仅是旧水,新水也会同时流出。
而这个外溢的过程,是不被我们参与的过程,旧水与新水中任何有价值的部分都会被随机丢弃。所以,越是能舍去一些无价值的部分,就越是能装下更多新的可能(新潮流、新思想、新智慧、新拥有),同时也能维持杯中原有的秩序。
人常常意识不到要做取舍,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选择的事总是最完美无瑕,却不知道那些选择之外的,被遗弃了的,对我们而言也是一种遗憾。举二个例子:
01
择偶心理:当我们遇到了一个心爱的人,两个人在一起之前,你会觉得对方是无与伦比的美好,而在一起相识之后,会感慨:为什么温柔贤惠、冰雪聪明的总是别人的对象。
02
购物心理:大多数比较传统的父母在购物时都会优先选择价格低廉的商品。比如购买日常出行用的电动车,当他们面临四电瓶驱动和五电瓶驱动两种选择时,往往会以价格高低作为取舍标准。其实两款车子只相差上百元而已,这在整台车子价格前是微不足道的。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只有上百元差价的车子在性能续航上却相差甚远。
例子有片面性,但只是想说明在做取舍的时候还得三思后行,分析每次取舍背后的机会成本,同时也要明白任何选择都不可能是充分理性的,总会有令人心有不满。
人的心理很矛盾,很多时候的选择也是现实压力胁迫下的无可奈何。但适量地舍去,适当地简化,也是为了让步态更轻盈,让生活更有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