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教育部发布消息,高考延期一个月, 随之而来的是各地的寒暑假调整。
如广东省教育厅已明确因延迟开学耽误的教学内容,可通过周末(周六或周日)1天时间调课、压缩暑期假期等方式补偿,保证总课时不减少。
而其他地区诸如山东、广东、陕西、四川、湖南等省份也公布了相关通知,减短暑假和利用周末补上耽误的课程。
虽然,多数地区将在4月7号左右,迎来开学潮。但是,我们不能忽略海外疫情的影响,截止今天海外累计确诊人数已经超过77万。
之前我也盘点过各个省市的开学时间,不少家长留言呼吁继续延迟开学,认为孩子的安全是第一位的。
无论是开学之后利用寒暑假及周末补课,还是继续上网课,不得不面临同一个问题:孩子厌学怎么办?
爱生活比爱上书本更重要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有句名言,希望看到本文的朋友能认真思考一下。
“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
我们换位想一想,如果我们每天全部的精力都集中到工作上去,没有生活的乐趣,别说“厌学”了,可能我们会疯掉。
苏霍姆林斯基回忆自己的一位女教师,曾形容她像女魔法师,她知道一切美的秘密。
她讲课时学生们都有浓厚的兴趣,所教的知识常被学生铭刻在记忆之中。她常带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引导学生思考许多问题,学习了不少东西,明白了许多道理……
在山花烂漫、万物生机昂然的季节,有一天下午,安娜·萨莫伊洛英娜带学生们来到了森林,这对苏霍姆林斯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地方了,他平时就到这里来玩。
但女教师的解说,让他接触了许多过去没有注意到的新事物和很多使他感到惊奇的东西;看这颗盛开的椴树在帮助蜜蜂酿蜜;瞧那个蚁穴——过去是苏霍姆林斯基出自恶作剧曾用棍子去捅它,而老师说这个蚁穴有回廊和广场,有幼儿园和粮仓……原来是一个童话般的城市。他感到不和老师一起来,就不会发现世界上这么多美好的东西。
当孩子们领略了这大自然美好的风光,急冲冲准备回家的时候,她还有一新招:“孩子们,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采集些鲜花吧。当孩子们关心长辈的时候,长辈会感到高兴,而鲜花——这是关怀和敬爱的标志。……”苏霍姆林斯基接受的就是这样的教育。
这使幼小的苏霍姆林斯基不仅爱上了书本,爱上了同伴,爱上了大自然。
让孩子动起来
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像童年的“苏霍姆林斯基”一样爱上书本,爱上生活本身呢?如何才能让孩子主动起来呢?
日本大正时期的教育家及川平治曾提出“动的教育”,他总结明石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的教育实践经验,反对由教师灌输知识,儿童被动接受。
他主张通过儿童自身的活动,激发其学习兴趣,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和技能。
曾以捕捉蜻蜓为例,详细比较静的教育法与动的教育法的不同。
“静的教育”方式是由教师讲授捕捉蜻蜓的工具、捕虫网的形体、构造、种类、效用以及注意事项,学生被动地接受。
而“动的教育”则是让学生自己制作捕虫网,经过尝试失败尔后成功。
他认为“自学是依靠儿童自己的能力组织题材,依靠自身的力量改造过去的经验。”这需要在儿童的活动过程中完成。“在做中学、在生活中学习生活的方法”即是动的教育的实质。
让孩子们动起来,依靠主动解决问题来获取知识,这在教育家陶行知看来就是“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他在论述“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时,曾讲了一个故事。
1929年,因为天干,和平学园因为急要水吃,就开了一个井。井是学校开的,但是献给全村公用,不久就发现了两个大问题。
1. 每天出水两百担,不敷全村之用。于是,大家都起早取水,后到的取不到水。明天又比别人早,甚至于一夜到天亮。天亮时水干,之后人没水可取。
2. 大家围着取水,争先恐后,有时甚至用武力解决。
社会即学校,那么取水就是与“全校人”人的生活有关系的,要全村人来设法解决。
于是就开了一个村民大会,一共到了六七十人,共同来做一个吃水问题的教学做。到会的人,有老太婆,也有十二三岁的小孩子,公推了一位十几岁的小学生做主席。陶行知先生和许多示范生组成了一个诸葛亮团,插在群众当中,保护这位阿斗皇帝。
老太婆说的话顶多,但同时有许多人说话,大家听不清楚,而阿斗皇帝又对付不下来。这回,诸葛亮用得着了,他就起来指导。结果,共同决议了几件事:
1. 水井每天休息十小时,自下午七时至上午五时不许取水。违者罚洋一元,充修井之用;
2. 每天取水,先到先取,后到后取。违者罚小洋6角,充修井之用。
3. 公推刘君世厚为监察员,负责执行处分之责;
4. 公推雷老先生为开井委员长,筹款加开一井,茶馆、豆腐店应多出款,富户劝其多出,于最短期内,由村民团结的力量,将井开成;
这几个议案是由阿斗会议所通过的。这就是社会即学校的办法。
其实,联系当下,面对疫情,面对网课,“阿斗皇帝”们需要家长的辅佐。家长可以把孩子的角色转换一下,让他们动起来,让他们掌握主动权。在他们遇到困难,实在解决不了的时候,再去指导。
孩子们上网课不能到校学习,但是不要忘了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所有的书本不是人类经验的累积吗?为什么不能让孩子去实践,去解决当下的问题呢?去积累自己的人生经验呢?规划自己的网课学习方式,为全家制定安全防疫的方案,这些难道不是学习吗?
现在家长们最需要把孩子扔到生活中,让他们自己去摸爬滚打,在摸爬滚打中才能获得自我实现的成就感,自己规划自己的学习,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优缺点,学会与自己,与生活和平相处,孩子哪里还会“厌学”呢?
“生活即教育”,我们此时此地的教育,是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如果是作假的教育,不要说孩子不喜欢,就是我们也会生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