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痛苦越想改变,越改变不了越痛苦,成了很多人的难题。
没有耕耘就没有收获,而日常生活中那些不起眼的改变,才是取得进步的法宝。
《1%的力量:神奇的28天日常改变》一书的作者陶红润,是一位专栏作家,也是北大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的一位在读研究生。
她用简单易懂的文字,描绘出当下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产生的焦虑,也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她在睡眠、饮食、情绪和行动四个方面入手,深入浅出地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解读成通俗易懂的文字。践行她的这些方法,不能让你突然变得有钱,也不能让烦恼烟消云散,但会在点滴的进步中变得越来越好。
越来越好,不就是我们平凡人的目标吗?我们不必对自己的人生太过苛刻,每天只要改变一点点,余生就会大不同。
1
做重要不紧急的事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早上制定好了计划,却被一件又一件突发事件打乱了节奏,导致自己原来想做的事情都没做。
有时候我们就像消防员一样,这样那样的事总是层出不穷,似乎哪一件都很紧急,哪一件都不容忽视,哪个人都不能拒绝。
可是,那些临时救火的事,其实并不那么重要。如果不懂拒绝,我们会在杂事中团团转,无眠顾及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给自己重要的事留一点时间,哪怕看上去并不那么紧急。
好好做一顿饭需要时间,凑合吃一顿暂时也看不出有什么不好,但天长日久之后就会有天壤之别。
经常好好吃饭的人身体更健康,而那些整天图省事的人必定为各种检查指标不合格而烦恼。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罗马也不是一天建成的,健康的身体必定以健康的饮食习惯为前提。
所以,吃好每一顿饭就是很重要却看似不那么紧急的事,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为了应对其他人的其他事而忽略吃饭这件事,就会得不偿失。
作者在书中这样写到:“人生的事可以用两个维度来划分:一个是重要程度,一个是紧急程度。成长不在于你有没有做那些紧急的事情,而在于你有没有日复一日地做需要时间积累的事情。”
时常问自己这样的问题:五年后、十年后,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现在需要做什么也就一目了然了。
想把衣服从加大码变成正常码,那每天都要注意饮食的均衡,让自己的身体动起来;想在事业上更上一层楼,那每天都要钻研行业知识,提升自己;想让孩子全面发展,就不能天天按在书桌上刷题……
有生活目标,每天都要付诸行动,时间不是等来的,而是争取来的,给重要的事留点时间,未来定不负我们。
2
一次只做一件事
今天我给自己定的第一个任务是读完手里的书。
当我终于坐下来时,却发现地砖上有灰尘,于是跑去卫生间拿拖把,拖完地,又发现有些东西乱了秩序,刚想动手纠正时,想到自己的重要事是读书,于是重新坐下来。
生活中这样的事时有发生,手里有一件事,心里却想着另一件事,别人又来安排一件事,我们的注意力总是摇摆不定,又因为无法完成任何一件事而产生负面情绪,自责、埋怨、愤怒……
“番茄工作法的核心是,不管你的任务出现了哪些需要处理的紧急情况,不管这件事有多么艰难,你都要持续坚持25分钟。”
作者在书中大力推崇番茄工作法,虽然我之前听说过,但并没有去认真执行,我是个很容易分心的人,也是个容易退缩的人,比如一本书很难啃,我可能坚持不了25分钟,比如听到不同的声音,我就无法专注于自己眼下的事。
专注力是可以锻炼的,如果每次25分钟很难坚持,我们可以从10分钟开始,做到了再慢慢加,还有一点,想一心一意做事,最好事先排除干扰。
3
缓解心累的方法
作者在书中给出缓解心累的6个方法,对我来说,最适合我的是其中这4个:停止自我攻击;出门看花、看草、看树;肆意写作;什么都不做,放空。
1停止自我攻击
对于高敏感的我来说,自我攻击是家常便饭,自己事情做不好会内疚、自责。
又因为在乎别人的看法和评价,别一个小动作,一句玩笑话,一个眼神,都会引起自我攻击。对外界的过分解读,让我对他人产生了很多负面情绪,也因此导致自己跟他们的相处有了障碍,影响了情感的正常流动。
2出门看花、看草、看树
心情不好的时候,我喜欢出去走走,哪怕是寒冷的冬季,我也会每天出去一次,被阳光晒晒、被风吹吹,被眼前的景色浸染一番,整个人都仿佛不一样了,身体就像“吸收了日月之精华”,能量满满。
3肆意写作
不知为什么,人喜欢记住那些难过的事,每回忆一次就痛苦一次,我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写下来。
以前是写日记,合上本子的那一刻,痛苦就减轻了很多,现在我就把它当成写作素材收集起来,需要的时候再拿出来编辑时,已经不难过了,就像在看别人的故事。
4什么都不做,放空
对于一个囿于家庭的人来说,什么都不做并不容易,每一重身份都有一种特定的责任,导致我总是顾及太多。
如果无法做到一天什么都不做,那就给自己一段时间好了,对于焦虑、不安、担忧等负面情绪,哪怕只有半个小时的放空,也是一种治愈。
有人说读书无用,那是因为他没有在书中汲取到自己所需要的营养,没有因获得新知识而让自己变得更好。
读书,不但能让我们见证不同的思想,遇到一个个有趣的灵魂,还让我们遇事多了一份思考,让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