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三姊妹都在上学,小云读了初中,小旭即将小学毕业……三个孩子的成绩一个比一个优秀,奖状早已糊满了几面墙,家里的暖水瓶,保温饭盒、白瓷茶缸等都是孩子们抱回家的奖品,林成孝夫妇在欣慰的同时却也犯了愁。
对一个普通的农家而言,三个孩子的学费就是一笔沉重的负担。指望着庄稼地里那点收成供养三个学生着实困难。
七亩地,望天收。赶上大旱大涝的天灾,庄稼收成就不好,勉强交了税粮,余下的粮食就不多了。
好在林成孝是个种地的好手,好在柳丰瑞是个勤俭持家的主妇,精打细算,一家人的吃穿问题也勉强度日。加上几个孩子也懂事,能帮家里做点活,生活上勤俭节约,从不攀比和浪费。可是,该花的钱总是绕不过去的。
小月读到高年级开始要写作文了,老师要求每人买一支钢笔,小月回到家看到辛苦持家的父母,她无论如何都张不开嘴,为此,上学以来第一次被老师罚了站。大亮不忍心,悄悄把自己的钢笔递给小月。
正是求知欲旺盛的年龄,小月也酷爱读书,可是家里哪里有那么多的书给她读啊,把哥哥姐姐的教科书翻了个遍,然后就跑到邻居家里把墙上的戏曲连环画年画看了一遍又一遍。
小月知道支书家的女儿有一本《安徒生童话》,这成了她梦寐以求的渴望。终于借到这本书,但人家只给了她两天是时间。
当别的孩子都在打着雪仗,或围着火堆看电视的时候,小月一个人蹲在木墩上,就着明亮的雪光贪婪的读着一个又一个故事……
忘却了寒冷,忘却了饥饿,忘记了尿急,甚至连大亮的呼喊都完全听不到了……搞得大亮很是好奇,小月这是看傻了吗,这么密密麻麻的破书有什么好看的……
读到这里让我泪目,感同身受,让我想起读小学四年级那年,与小说中的小月有着类似的经历。
那时,我的邻桌也有一本类似的童话集,只是书皮不知道被谁吃掉了,即便如此,我翻看了几页便痴迷进去。而书的主人好像并不是太珍惜,他只是偶尔翻出来看看。在我的一再央求下,人家答应只借给我一天的时间。自放学后,我就跑到一个打麦场,那里很安静,四周看不到一个人,正是读书的好去处。我坐在一个碌碡上一头就扎进了童话世界,直到天色昏暗,实在看不清字了,这才转移到街道的路灯下面继续痴迷童话中的神奇世界。那天晚上回到家,家里人早吃过饭,锅都刷得干干净净,我只能偷偷从笼屉里取出一个冷窝窝头充饥,然后再次翻开童话集......
所不同的是,在我长大后,才知道那本书叫《格林童话选》;所不同的是,小月是在一个偏僻的小村庄,而我起码还在一座县城,无论是生活条件还是学习环境,比小月要好了很多,因而更加怜惜这个好学上进的乡下丫头。
怜惜又心疼孩子们的还有柳丰瑞,穷则思变,为此她打起了做点小本买卖的想法,只是因为要跑上很远的路去进货,每天又要辗转很远的路去赶集。因为模样长得俊俏,自然少不了一些无聊男人的撩拨调戏,加上她有腰腿痛的老毛病,在丈夫的劝解下,这点小生意也没能坚持下来。
一番折腾,钱没挣到,还窝了些本钱,争强好胜的柳丰瑞很是沮丧,腰腿疼的老毛病又犯了,却不听丈夫的劝阻,舍不得花钱治病。这事传到哥哥柳丰贤的耳朵里,他着急上火,骑着摩托车赶到了林家湾。
正是下午三点,太阳明晃晃得刺眼,小月正在葡萄藤下帮母亲捶腿,忽然听到一阵轰隆隆的摩托声在这家门前停下,抬头一看,原来是上次给自己照相的舅舅来了。
自从上次舅舅走后,母亲告诉他,那个人是你的舅舅,也就是妈妈的哥哥,对,还应该叫姑父,因为他是你成慈姑姑的丈夫。小月被这复杂的关系搞得有点晕,妈妈只说,那就叫舅舅好了。
后来又听村里人说,你这个舅舅特有本事,特能挣钱,家里的钱多得几辈子花不完。在小月的认知世界里,一分钱能买一大把瓜子,他实在是想象不出来,那样有钱人的家庭是怎样一种存在。
可她万万没有想到,有一天,她也会在那个家庭有了一段生活经历,这是后话。
看到妹妹病成这样,却舍不得花钱医治,柳丰贤无比心疼。再看看几个孩子一个个都长大又懂事,他又深感欣慰,拉扯三个孩子长大,妹妹实在太不容易了。
妹妹是因为给他换亲,才嫁到这个穷乡僻壤的,如今她累倒了,柳丰贤决定必须给妹妹治好腰腿疼的老毛病,她年纪还小,如果落下残疾,那可是这个家庭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