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王家卫马失前蹄,金宇澄悔不当初
看了《繁花》第一集,这么一部充满上海市井气息、涉及到文革等重大题材的社会变革题材的文学作品居然被改编成了改革开放后第一批上海人是怎么富起来的。片头多次用醒目镜头特写“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书系”烫金大红色封面,奠定了这部电视剧昂扬的主旋律,与我钟爱的初版蓝色封皮《繁花》给人的寂静感觉背道而驰。这部电视剧等于借用了金宇澄小说名字的完全再创作,难怪编剧都没有金宇澄的名字。
据说王家卫和娄烨都想拍《繁花》,金宇澄因为王家卫是拍过《花样年华》的上海人,就把版权给了王家卫。金宇澄本人还在《繁花》第一集的引子里出镜了,和胡歌有对手戏,虽然我觉得没啥必要。我相信拍出过《苏州河》、《春风沉醉的晚上》的娄烨一定能还原出《繁花》的时代气氛,能不能过审就另说了。
电影导演跟电视剧导演的要求真的不一样,电影最重要的是氛围的营造,电视剧最重要的是剧情,王家卫的三板斧确实把胡歌拍得很帅气,很有腔调,但是一个人撑不起40分钟的剧集,电视观众是需要靠剧情发展吸引关注力的,肯定不是只看胡歌的脸就满足了。
这部电视剧最大的问题是王家卫根本不知道90年代的上海的普通市民生活是怎样的。90年代初,证券交易所设立,百废待兴、蒸蒸日上、人人想着怎么赚钞票的上海被拍成了30年代纸醉金迷的上海滩,气质完全把握错了。
小说《繁花》的精髓在市井气息,俗话说“噶姘头”。小说中最吸引我的是60年代少年时代阿宝、沪生、小毛眼中的世界,90年代迎来送往的夜生活我觉得很无趣。电视编剧大幅删减了剧情和人物,小说《繁花》的小说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沪生被砍没了,沪生和小毛的线全部被砍了,贝蒂和姝华都没了。马伊琍的角色汪小姐融合了小说中的好几个女性角色,辛芷蕾的角色也是融合了李李和小桃红。阿宝绝不是经爷叔调教就成为叱咤上海滩的青年才俊的街头小混混。
《繁花》小说里面最打动给我的是姝华给沪生的最后一封信。
我写信来,是想表明,我们的见解并不相同。所谓陈言腐雨,“花鸟之寓目,自信心中粗”,人已经相隔千里,燕衔不去,雁飞不到,愁满天涯,像叶芝诗里所讲,我已经“支离破碎,六神无主”,也是身口自足。我们不必再联系了,年纪越长,越觉得孤独,是正常的,独立出生,独立去死。人和人,无法相通,人间的佳恶情态,已经不值一笑,人生是一次荒凉的旅行。我就写到这里,此信不必回了。
姝华在小说里最后一次出现,是上山下乡到东北后嫁了人、生了孩子,疯疯癫癫出现在上海火车站。
这部电视剧主要演员都是上海籍,胡歌、马伊琍、唐嫣,主要角色中只有小说里原本设定就是北方来上海做生意的角色由非沪籍的辛芷蕾饰演。上海籍有名的演员济济一堂,但是没有孙俪,孙俪好像都没拍过上海背景的电视剧,即使参演以上海为背景的电视剧身份也是沪飘,似乎导演们都认为她的长相不太能代表上海女人。朋友说孙俪自从吃素后面相都变了,我感觉她颧骨突出、眼睛越来越大,确实跟我以前的一个江西同事越长越像。我小时候看《还珠格格3》时觉得马伊琍的嘴巴很怪,说话的时候总是下骸骨先凸出来,完全接受不了她的美女人设。不过近几年她在以上海为背景的电视剧《我的前半生》、电影《爱情神话》表现很不错,演出了上海女人的嗲。
这部电视剧一定要看上海话版,虽然旁白也是胡歌的普通话。上海话有自己独到的韵味,很多口语翻译为普通话完全扭曲了表达。上海话留神听总体比较好懂,“死“为“西特了、希特勒“,”吃苦头”为“吃生活”,上海话里保留了不少古语,钱为“铜钿”。
另外吐槽一下腾讯视频的广告,太久没追剧了,完全不知道现在视频网站的电视剧广告已经多到让人难以忍受了,看一集40分钟的电视剧得被打断10次,还都是不能跳过的广告,而且还是剧中主演给观剧的你“量身定制”的广告,演员恨不得跳进屏幕告诉你,电视里的一切都是假的!
2023/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