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间看到了一个刑侦记录片,其中一段记者对连环杀人案主犯的采访。让我倍感意外,仿佛一个青春期叛逆少年一样。言语间透露出对自己敢于杀人的骄傲(他认为最低限度他不先动手,从犯是不敢杀人的),以及自认为应该算是个变态吧。其实他自己根本不知道该如何界定自己,因为“以杀人为生”,所以只能说是心理变态吧。一种很简单朴素的逻辑,体现了一种对生命极度不尊重的价值观或者说世界观。(如有兴趣详见王帮慰的记者采访)
这种表达的方式或者说言行让我想起了一些事。在我上小学时,一个比我大几岁的孩子曾这样说:“女人生来不就是为了让男人XXX的吗?不然长那玩意干啥?”当时是他是对着我一位亲近的女性说的,说实话我当时想打他。但是彼时的我还是个怯懦的孩子,害怕打不过他。所以最终没敢出手。然而可怕的是,就在最近不久之前。我在玩游戏时与人联机语音时,一个孩子讲出了类似的言论。这让我很奇怪已经十几年过去了,这种思想为什么还会存在。而且是生长在一个与我家乡相距十万八千里的一个南方小镇中。于是当细想的时候,其实不尽然止于国内,在电影《超脱》中也有出现,在一节课堂上老师对某个男生的言论的反驳。
这似乎是根植于人类的生活中东西。人像是变态生物一样,多数的人变态成功长大成人,而有一小部分人则永远的停留在了幼虫的形态。于是表现为对人、对生命的极不尊重。仿佛在对一件死物,一块石头一样。无视对方未来的一切可能性,对自己未来的可能性也不曾设想或者说抱有一种灰暗的想法。所有人都将庸庸碌碌终其一生。所以生命人啊生命啊就不再具备什么神圣性了。毕竟一块石头,十年后还是一块石头。
而且类似的是青春期的孩子一般对世界知之甚少,因为世界很小所以价值观可能相对的不完善。这大概类似于在一些小的部落中会存在奇怪的、甚至耸人听闻的习俗或者说恶习。在他们本身看来这远没有我们眼中那样不可饶恕。
我很多时候对于那些一听到、看到谋杀案,就变得群情激愤、嫉恶如仇评论区。都很是反感,因为他们从来不想了解案件本身。只是在过度发泄着自身的情绪。我很理解那些痛失至亲的人,他们的痛苦、悲愤、甚至是恶毒都是有理由的。因为他们失去了与亲人有关的一切可能性,有着太多太多的未尽之情、未成之事、遗憾、懊恼、悔恨。而且与此同时,他们的理智也被诸多的情绪冲击的岌岌可危或者濒临崩溃。愿神怜悯。
我能想到人类对于生命的尊重的最大创举大概就是废除死刑。因为比起一颗子弹的造价,几十年的牢饭和衣服、管理费用高昂太多了。而且在多数的杀人案件中激情犯罪的比例很高,我记得早些年曾听过一个案件是:一个老实巴交的男人外出打工,被老板娘扣押了身份证。索要无果之下暴起伤人,杀了老板娘和老板娘的儿子。这个可怜的人最后还是被枪决了,不管情理上如何,更遑论其家人了。
虽然很多时候,我对于人类的感觉或者印象来说,其实是不好的。我习惯以恶意来揣测人。如果引用一句话的话,我想引用《地球之盐》中的这句:“世间有一种野兽残暴至极,世间有一种野兽恐怖至极,那就是我们:人类!人类才是真正的极端暴力的象征。”但是我并不希望毁灭人类,因为活着总是有希望会变好的,而死去了就永远是恶的了。再无回旋的余地。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是影帝,像《一级恐惧》中的艾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