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学写作的时候,导师给出一段话,如下:10多岁比智力;20多岁比体力/能力;30多岁拼专业;40多岁拼人脉。
这段话让我反思了好久。
我即将30岁了,到了拼专业的时候,可我却没有什么能拿的出手的能力。
愤恨的问自己,20多岁拼能力、磨练自己涨经验的时候干什么去了?
很少人和我一样吧,整个二十岁都在寻找,一个能够承载、容纳我一生的人。
整个二十岁在情感忧郁的主调中,在三十岁时需要拼专业技能的时候,发现自己等于什么都不会,很遗憾时间被这样浪费掉。
但是,今天读《定位》这本书,作者列出了他的年龄阶段的定位选择。
比如:10多岁选择好学校;20多岁与社会接触,选择想从事的事,结婚。30多岁工作事业的升华。40多岁事业上的定位转折点。50~60思考退休后退休后生活。
这样看来,我是在自我定位的焦虑中,或者说是,事业发展不顺利的焦虑。
回顾这一路程:
20多岁选择了行业,并且奠定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27岁开始创业,新公司成立两年,与市场接轨缓慢,由此产生焦虑,开始发现自身的缺点。
随后组成家庭,规划婚姻、事业共存的生活方式。
在整个二十岁里,我定下事业未来发展方向、逐步向想要的生活靠近。
即将三十岁,那么就该开始打磨精进自己的能力,在未来十年里奠定物质基础、社会关系中的权重,为四十岁的发展做铺垫。
突然就不那么焦虑了,感觉自己这样一步一步走来,也很好。
你有同样的焦虑或者疑惑么?
人生是一步步选择走出来的,每一天都在选择,只有选择好当下都事,未来才会像想象的样子靠近。
回想过去的路,我们都做了怎样的选择,教会了自己什么,不分好与坏,选择了即是当时自己能做的最好的决策。
您有故事也可以告诉我,我们一起分析,一起化解焦虑。或者,一起开心。
也或者,请睿智的您给处在萌芽阶段的我们一些指引,有您启示非常荣幸。
成长路上有您相伴,非常开心,感谢有您(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