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我们学习成长群里有两位妈妈三个家庭都不约而同给孩子选择了海外游学,英国美国新西兰,三个点快把地球给串起来了。今天的启动学习分享会,因此多了国际的眼光来碰撞。
C一拖二到新西兰做了本地孩子的插班生,初一的姐姐和小二的弟弟无一例外都在没有作业的氛围里欢畅了一个月。
新西兰的上学时间一天6小时,户外就有2个半小时。虽然小学生的弟弟用PAD上课,初一的姐姐用电脑上课,却一点也不会产生电子产品的焦虑。发现没有一个孩子戴了眼镜,与大自然的接触和运动就不可能产生小眼镜。
上课没有发给孩子重重的书本,不需要背厚重的书包,全科老师带领着孩子们的学习是一周一主题,有写关于去研究人要从坐起来到站起来用到的动作和需要动用的肌肉骨骼;有如何做出一个桥梁来实现沉重最大最安全还有美观;或者直接就是来个体育周,每天经历不一样的体育项目。。。。。。
这些学习没有标准答案,和生活息息相关,学习的兴趣保持着浓烈的好奇,这是和我们国内教育的不同。
关于学科,比如数学,他们会用分层教育,匹配不同孩子的认知发展水平的不同,整个学习可以在没有压力的状态下直到大学,当然,如果各自家庭的价值观不同,你想走精英教育,你可以选择私校,自然是一分付出一分收获,这里仍然有学业的压力,为的是实现自己明确的世界名校的美丽梦想。
但许多人不会如此鸡娃,毕竟在这个国家有着好福利基础,而且做建筑工人的蓝领与做精英工作的白领收入并没有象中国这样大的差距,整个国家呈现出来的平等、和善和大移民环境,没有焦虑压力比较,各自安稳惬意。
如此风和日丽的和谐之地,我问C,那你可曾有想让孩子就选择在新西兰上学,远离国内的激烈竞争,过的轻松自在。
C说,我还是喜欢有中国的根,不为逃离一时而失去自己的文化,因为根才是生命得以茁壮的来源。如果孩子大了有国外就读的选择,我自然支持,那是让自己扩充自己生命宽度的道路。
L一家五口到了纽约,倒不是为了想走国际路线而来,家庭有这个条件让三个孩子体验不一样的国情、教育和文化,这就是这趟游学的意义,让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完美结合起来。
在美国,除了陪伴孩子上夏校,还有夫妻俩的购物时光,发现每个大牌店一定会有一名中国导购,这意味着国人的消费能力确实强大,当然也说明国人还在需要用大牌武装自己显现强大的心理阶段。
管它什么心理,我想说存在就是合理,全世界一定还有那么多人一直渴望着用大牌让自己彰显能力的时候却无法满足自己的真象。常说三代富才能养出一个贵族,那我们仍然为国人骄傲,我们已经走在了精神富足的贵族之路上。
M孩子小学毕业独自到英国,也许是孩子平时常做演讲,也许是这个年龄已经发展出了独立思辨甚至哲学思维的能力,孩子敏锐智慧地看到我们两国的教育不同。分享说在体验英国的面试时喜欢英国的教育,不是灌输我们解题唯一答案,而是去欣赏每个孩子不一样的创造性思维与灵活处理事件的能力。
游学两周他为自己种下了一颗向往自由,创造精彩的种子,未来因此有了奔赴的目标和成长的动力。
听完三位妈妈的分享,我们也多了许多思想的碰撞,国内国外的求学选择,或是带孩子眼界格局的打开经历,没有标准答案,一定和各自家庭的文化氛围、经济能力还有价值观密不可分。
今天反复被伙伴们提到的活在当下,我理解为任何选择都是当下家庭所做的最好选择,选择前怎么纠结反复都可以,但只要选择了就欣然安在当下,因为从来没有人可以告诉你说哪一种选择一定正确。只要有不冲突的内在,全力去活出当下的精彩那就是选择后的正确态度。
@若水茗心工作室游学分享[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