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推进,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已经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论述不仅为基层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提供了根本遵循。要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推动基层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精准定位,明确发展方向。基层要立足自身实际,结合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市场需求等因素,精准定位发展方向。对于资源型地区,要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对于传统产业占比较高的地区,要加快转型升级,推动传统产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焕发产业发展新活力。
党建引领,发挥组织优势。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党员素质和能力水平,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建引领下的社会治理创新,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创新引领,培育发展动能。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我们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装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农业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提升。同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发创新主体的活力,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人才培养,注入源头活水。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人才支撑。我们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制定灵活的人才引进政策,完善人才激励机制,降低人才流动的制度性门槛,提供便利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事业。同时,要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通过举办技能培训班、讲座、研讨会等活动,帮助掌握新技术、新知识,提高工作能力和效率。
政策支持,提供坚实保障。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这包括加大财政投入、优化税收政策、提供金融支持等。同时,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保护创新成果和知识产权,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我们要深刻认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把握其发展趋势和规律,加强党建、科技创新引领,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强化政策支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开创经济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