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明确了新一年教育工作的重点任务,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 要把开展读书活动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在许多学校里都能看到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被贴在教学楼走廊,校园宣传栏等比较显眼的地方,不知这些学校关于阅读的活动是如何有效开展的呢?
作为一所相当于矗立在“城乡结合部”的学校,生源质量可想而知,批改作业、作文的时候能发现学生不懂得如何给字词正确标注拼音,一些常用字词经常写错,病句连连,有些作文可以说是错字连篇的“流水账”。主要原因是没有积累,没有阅读量,以致于通篇读来,枯燥乏味,不知所云。
学期伊始,我就开始探索如何让学生走近一本书,也许对语文基础极其薄弱的他们来说,爱上阅读还需要时间,但我们可以先走近,再走进,浩瀚的文学海洋里一定有一朵能打动他们心灵的浪花,总有一本书能成为最初点燃他们热爱阅读的火把,然后,一页又一页,一本又一本,陶冶情操,厚重灵魂。
于是,我们班的“一周一美文”活动应运而生,组里老师笑着说,这名字不太符合读书的气质,但直白明了,哈哈,实在是一语中的。但我还是想再等等,等孩子们多读一点书,多收获一点自信,再集合他们的智慧取一个响亮又文雅的名字,岂不美哉?我畅想着每位同学带一本好书,相约在每周的那一天那节课,在教室里播放舒缓的轻音乐,师生共享阅读的美好时光,妙极了!
但活动第一次开展得有些失败,作为活动的发起人,我的心里有点受挫。十位上台分享美文的同学,要么扭扭捏捏,声音极小,第一排的同学都听不见,要么声音还算洪亮,但选择的文章故事性不强,不注意朗读技巧,只想快快完成“任务”,没能成功吸引在座的同学,要么分享者很棒,在座的同学没有把心思放在听读上,窃窃私语者、偷吃零食者、“飞鸽传书”者、眉飞色舞手舞足蹈交流者比比皆是。尽管早已强调了课堂纪律和尊重他人,尽管我们手里都拿着一样的材料——《读者(校园版)》,尽管这本杂志质量不错,尽管分享的同学上台后特意讲明是哪一页的什么文章,听者依旧寥寥无几。
于是我进行了深深的反思,找前辈请教,跟同事探讨:对字词基础尚很薄弱的学生,怎么启发他们走近一本书……读书不是任务,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是对美妙生活的领悟,是能够陪伴我们走得更远的挚友,是可以支撑我们飞得更高的力量,是积累,是沉淀,是鼓舞。
我想起自己的初中语文老师,她爱笑,也爱读书。她的课,我一直态度端正,可以说是认认真真,踏踏实实,但在这若干年后,我却无法回忆起她是怎样教我作文,怎样讲解诗歌,怎样一点一点地把知识点源源不断地传递给我。可我深深地记得她分享了一本书……那是一个美好的秋日午后,有温暖的阳光照进房间,我和几个同学在休息日上门叨扰,她笑着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慢慢地读给我们听。聒噪的孩子们瞬间安静下来,仔仔细细地听她讲那些发生在撒哈拉的故事,还有三毛和荷西之间无限欢乐,有滋有味的爱情。那是我第一次觉得读书是那么快乐、那么幸福的事,书里有另一个更大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