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了庄子的《齐物论》开篇的一个小故事,说的是有一天南郭子綦坐在几案后,一动不动,像是丢了魂似的,他的学生颜成子游关心地问他怎么了,他说他达到了“吾丧我”的境界。
学生似懂非懂,他就给学生讲了个故事,这个故事就用人籁、地籁和天籁来解释,什么是“吾丧我”。
所谓人籁呢,就是人吹各种乐器的声音,而地籁是自然界的风,吹各种孔穴发出的声音,比如崇山峻岭中有各种各样的空洞,大树上也有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孔穴,风从这些孔穴吹过,就会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
人吹各种乐器或唱歌说话,会带有某种情绪,或悲伤,或快乐,听到这些声音的人也会受到感染。可是地籁就不同了,那是风吹过自然界中各种孔穴发出的声音,声音高低不同,客观上并不带有情绪。
那么,什么是天籁呢?他说,天籁是“风吹不同孔穴发出不同声音”这一规律,或者说是人们听声音的感受。风的强度不同,孔穴的大小形状不同,材质不同,风吹过孔穴后发出的声音也就不同。如果人们认识到这只是一种自然属性,那么听到不同的声音也就不会有情绪变化。
看来,天籁其实是一种心理感受。
当一个人不带成见地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心境平和地去做事,那么,听到批评的声音,不会急于去辩驳,听到赞美的声音也不会欣喜若狂。
如果在工作中,有时候你和同事沟通情况,他说话态度很不好,你如果心境平和,就会想他是不是刚受过领导批评啊?从他的角度理解他,你就不会生气。
当在马路上行走,遇到后面的汽车急着按喇叭,你如果心态平和,就不会认为这是噪音,而会认为是提醒自己避免危险的。
修炼的最高层级大概就是庄子所说的“吾丧我”,这种境界是忘掉了自己的身心,与天地合二为一了,也就是《逍遥游》中的所说的“圣人无己”。
在这种状态下,人所抛开的是固执己见的小我、小智,达成的是“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变的”大智慧。
可见,庄子并不是要我们无所为,而是要抛开细枝末节,站高看远,成就大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