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回到婆家了。都安高岭那连绵起伏的山峦便如一幅雄浑壮阔的画卷,在我眼前徐徐展开。这里的山,不同于我自小熟悉的景致,它们是大地的脊梁,坚毅而又充满力量,一座连着一座,似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厚重。每一座山都有着独特的轮廓,有的像沉睡的巨人,有的似展翅欲飞的雄鹰,在灰蒙蒙的苍穹映衬下,显得格外巍峨。
清晨,窗外还是一片迷蒙,公鸡的打鸣声却此起彼伏,唤醒了沉睡中的人们。我挂念着曾走过的大山,早早便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脚下的泥土软绵绵的,带着昨夜的湿润,每一步都像是在与大地亲密接触。路旁的野花肆意绽放,红的、黄的、紫的,色彩斑斓,它们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我这个外来客展示着高岭的热情。
在高岭,最让我难以忘怀的,便是那独特的美食——猪肠。昨晚一回到,婆婆说坐了一天车,累了吧,先尝尝三伯爷家的猪肠,他们家昨天杀猪了,我马上炒菜。我也不客气地吃了两段猪肠。
制作猪肠是高岭人家的一门手艺,也是一种传承。每当有重要的节日或是远方的客人到来,家家户户都会精心准备这道美食。每年过年家里都要杀一头猪,婆婆也会用那还带着些许温度的猪肠制作猪肠。自家养的土猪,肉质紧实,香气四溢。
制作猪肠的过程繁琐而又充满乐趣。前年回来,我见过婆婆制作猪肠。婆婆先将猪肠用清水反复冲洗,直到没有一丝异味。然后,把切好的猪肉、糯米、葱花、姜末、花生末等调料混合在一起,搅拌均匀。每一种调料的比例都恰到好处,这是婆婆多年来积累的经验。接着,婆婆便开始往猪肠里灌馅料,她的手法娴熟而又稳健,不一会儿,一根饱满的猪肠就灌好了。
今年家里就等着我家会哥,婆婆的大儿子回来,然后在今天杀猪。今晚婆婆就会又做猪肠。
灌好的猪肠被挂在院子里晾晒,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猪肠上,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影。微风拂过,猪肠轻轻晃动,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它的美味。经过一段时间的晾晒,猪肠变得更加紧实,颜色也变得更深。这时,就可以下锅蒸煮了。厨房里弥漫着浓郁的香气,那是家的味道,是幸福的味道。
品尝猪肠的那一刻,更是一种难以言喻的享受。一口咬下去,猪肉的鲜嫩、糯米的软糯、葱花的清香和姜末的微辣在口中瞬间绽放开来,口感丰富,层次分明。每一口都充满了浓浓的乡土气息,让人回味无穷。在高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猪肠,分享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那是一种最质朴、最纯粹的幸福。
除了猪肠,高岭还有着许多让我留恋的地方。这里的人们淳朴善良,热情好客。每一次走在村子里,都会有乡亲们热情地打招呼,那一张张憨厚的笑脸,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邻里之间互帮互助,哪家有了困难,大家都会伸出援手。在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和冷漠,只有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情感。
高岭的自然风光也让我陶醉其中。夏日的夜晚,躺在院子里的竹椅上,仰望着满天繁星,仿佛置身于浩瀚的宇宙之中。耳边是此起彼伏的虫鸣声,它们交织成一首美妙的夜曲,让人的心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宁静。远处的山峦在夜色中若隐若现,仿佛是一幅神秘的水墨画。
在高岭的日子里,我学会了许多,也收获了许多。这里的山水、美食、人情,都深深地烙印在了我的心中。每一次离开高岭,心中都会涌起一股淡淡的乡愁。我知道,无论我走到哪里,高岭都将是我心中永远的牵挂。
如今,又到了春节,我再次回到了高岭。村子里张灯结彩,充满了浓浓的节日氛围。婆婆依旧忙碌在厨房里,为一家人准备着丰盛的年夜饭。看着那熟悉的身影,我心中满是感动。桌上摆满了各种美食,而猪肠依然是最显眼的那一道。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
在这喜庆的时刻,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高岭的情怀。它不仅仅是一个地方,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对家的眷恋。都安高岭,用它的山水、美食和人情,编织成了一张温暖的网,将我紧紧地包裹其中。我愿将这份情怀深深地珍藏在心中,让它在岁月的长河中永远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