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接到朋友的邀请,让我给家长讲一堂关于《幼儿要具备的能力》时,我是有点蒙圈的。因为我只是给家长像讲座一样准备一节课没有任何问题,但那样他们仅仅是知道一下知识而已,如果没有觉察,是谈不上做到的。关键是我认为能力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所以,我决定:这次就以沙龙的形式,主要是互动探讨式进行。
开场我就直奔主题,提问家长希望孩子具备什么能力?他们开始七嘴八舌的说起来:“自理、独立、有爱心、情商、学习、交际……”
接下来,我就从自理能力开始剖析。
我问家长:“你们认为自理包括些什么内容?”
他们说:“生活方面的”、“穿衣服”、”洗脸刷牙”、“整理书包”……
“非常的好!那你们知道,孩子几岁就可以具备你们说的这些能力呢?”
家长们开始争论了,这个说“三岁”,那个说“三岁半”,有的说“不行,我家四岁才会”,还有的说,“哎呀,那也得看谁带了”……
等他们说完了,我说“我看到的资料是,以上大家说的这些事,孩子一岁半就可以完成,有的可能更早,比如说吃饭,孩子9个月其实就可以自己吃饭了!”
大家一片哗然!
有一位妈妈说,她的孩子今年四岁。在姥爷家就能好好的自己吃,但是回了家就挑三拣四,还要她来喂。然后说“这孩子太鬼了,看人做事!”
我说:“这是个很好的问题,也很有代表性!我们来看看,这个孩子才4岁就具备了什么能力?”
沉默了几秒钟后,有人开始说话了,“察言观色”“不会吃亏”……
我说“太棒了!我们来看一看,在这位妈妈的描述当中,相同的是谁,不同的是谁?”
“孩子”!
“带孩子的人”!
“OK!大家已经在觉察了,太棒了!那么,孩子在姥爷和妈妈面前表现不同,除了大家认为的孩子看人做事,有没有感觉两者的方法不同啊?”
那位妈妈似乎有点发现了,但还是说不知道怎么做。
这次我直接告诉她:“去请教你的爸爸是怎么和孩子交流互动的。”
说真的,讲到这里的时候我真实的感觉到家长们面对问题不知道去想办法,不知道去请教别人的状态。有一句话说的好——
“最可悲的就是你不知道你不知道”。
接下来,我带领他们做了一个体验:每人拿一张白纸、一支笔,然后我发出一些指令,让他们画一些图案,都是一些圆、三角形等等。画完以后,我让他们把画朝外举起来,互相看一看,所有的人都笑了。
结果就是:没有两张画的一样的!
我说:“大家回忆下刚刚的过程,描述的人只有我一个,听课的人有你们大家这么多,但是一模一样的话,在你们的纸上却呈现出来不同的结果。
这说明什么呢?孩子还是那个孩子,事情还是那个事情,不同的人对待,孩子却用不同的方法去应对。就像画这张画的时候,每个人的理解和心中的想法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孩子,在不同的人跟前呈现了不同的状态,那我们要不要觉察一下是不是我们大人达成了一致性的表达呢?
那我们今天想要孩子养成好习惯,具备各项能力,却不断的改变着规则,孩子收到信号会是什么呢?”
“乱!”一位家长说。
“是的,在一件事上建立规则太多就会出现无规则,因为孩子们不知道到底按哪个来,那索性就按他感觉最舒适的来,因为人天生就有趋利避害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加上家长不正确的爱,自己的没有耐心,不相信孩子能行……生生的剥夺了孩子一次次体验和进步的机会。”
……
能力是怎么来的?
重复,重复,再重复!
体验,体验,再体验!
不是这样吗?
吃饭、穿衣、写字、看书、沟通、交际、销售……哪一样不在重复中体验呢?
这堂课不知道家长是否真正有感悟,我反而是悟到很多,呵呵!
1、我发现了自己做到了中立,不受他们思想的控制;
2、越来越明白了重复的力量,知道了为什么有人说“好的讲师会讲一个稿子就行!”
3、“讲课的词汇就是在教化自己!”我更加清晰了好多思路!
4、接下来,我要训练自己一项特殊的能力,那就是——重复的能力!
哈哈,又进步了一点点,好开心!祝愿各位朋友们同我一起享受天天向上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