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今年疫情以及双减的影响,预想的期中测试比往年来的稍晚些。本周三终于迎来了盼望中的期中。虽美其名曰:教情学情测试,其实是换汤不换药。但换角度想一想,不举行考试,也不现实。没办法找到孩子中欠缺的问题,没办法给老师一个考核。而目前的教育体系,还没有找到一个平衡点,让老师得到一个公平的竞争以及孩子得到一个公平的考核。
而作为老师的我,现在也已经习惯了,也不再有最初的因考试失眠,担心的焦虑。这次当成绩出来后,我其实还是比较欣慰的。不是说孩子们的成绩有多么厉害,多么棒。而是觉得我的努力没有白费,在孩子们的身上得到了一定的回报。也看出来孩子们的确努力了。
从个人角度来说,今年的我比去年的我在教材的把握、理解、处理上,更能做到心中有数。究其原因,个人认为今年学校的活动相对较少,给了老师们一点点研究教材的时间,自己也能安心备课。从学生角度来说,今年的“小猴子们”比去年的“小猴子们”基础扎实,学习习惯也较好。从这个层面来说,老师的命运一半握在学生的手里。从试卷来看,今年也许是因为双减政策影响,试卷偏容易。教材上的语文要素虽有涉及,但都较为浅显,所以大部分孩子能够理解,能够做对。而较为失误的在习作方面,可能受前面考试的影响,习惯于猜作文,押宝,忽视了日记这类应用体裁文章的训练,也就是说我目前的能力还存在于怎样让孩子考高分。没有重视到统编教材培养孩子真正的语文能力,以及没有将语文要素真正落实到孩子的生活实处。怎样将语文的学习与孩子真实的生活实际进行融合,进行迁移,这是我今后在教学中,应该着重思考和出力的地方。
其实统编教材重视的每个孩子语文素养的提升与培养,是落地生根的过程。在我们平常的教学中,除了让孩子把握教材上语言文字的运用以及习得具体的习作方法,更重要的还需要拓展孩子的阅读,让孩子把同样类型的文章研透,彻彻底底搞清楚这一类文章的特点,这样孩子会发现其实语文的学习不难。而且一定要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听说读写。让身体的感官全部调动起来,这样孩子会发现学习也是一件乐事。
说实话,今年也很感谢我的孩子们,让我发现自己还是有进步的可能的。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我一定鼓足干劲,一定多研读统编教材以及其背后编者的意图。真正的让孩子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让孩子们喜欢语文这么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