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剧,我喜欢的一壶老酒,尽管我生活的时代已经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可是那些年代的痕迹还是让人久久沉醉。
我是八十年代生人,可是天生的喜欢那些比我还早的年代剧,可能是幸福生活让人感觉缺少差异化了吧,犹记得几年前看过的一部电视剧《雪花那个飘》,现在依然感到意犹未尽,那是个激情四射的年代,高考恢复,所有人的骨头里、血液里都是充满了沸腾,一大帮知情为了高考热血复习的场景,挑灯夜战,那个时候录取率还没现在这么高,生活条件也很差,甚至没有什么十年高考之类的复习资料,考上的难度并非今天的人们所能理解的,并且,那个年代,貌似高考这条路是少数可以改变命运的途径,大学校园的味道,充满了朴素和泥土的气息,没有浮躁,只有虔诚的求索,可能是残酷的优胜劣汰,可能是时代的熏陶,高考恢复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各个阶层的年龄。下乡知青赵长天从凤凰屯走出,因为和女主角的恋情一路走来的演变,渐变为亲情,我跟随着剧的节奏,仿佛回到了那个有点史前的年代,穿着粗布着装,没有手机、微信这些现代的联络工具,骑着二八家中自行车穿梭过长满青藤的图书馆前,校园里,不是现代的男女生打闹嘻嘻哈哈,而是那些拿着书泾渭分明的男生女生,那个年代,恋爱的方式还很古朴,书信间的悄悄来往,地下情一般,可是很真,那个年代,是一种穷快乐,一大帮人骑着自行车,疾驰在郊外的油菜田边,那个年代,校园的青葱总归是难忘的,因为简谱,因为年代感,还因为那林林总总的知青生活的艰辛但却快乐,所以情真意浓,那个年代......
还有那熟悉的东方厂、红旗厂、肉联厂,那个时候的厂都是国营的,计划经济时期,自给自足的味很浓,国企在那个时候肯定是很多人向往之地,车间里男男女女操作车床的场景,热火朝天,一到下班的时候,无数辆自行车从厂里疾驰而出,大学毕业生在那个年代绝对是个宝,分配后就享有干部身份。不过,总归也有那么几个纨绔子弟,叛逆着时代的浪潮,时代不同,人们的追求不同,那个年代的人更加注重的是温饱,精神层次的追求也没有现在的多样化,可能,在较小的范畴里选择,总会成就一番吧,比如舞蹈、又比如文学,文艺青年在那个年代很受欢迎,写几首好诗,跳几只好舞,或者这就是当时的崇拜和仰视吧。
年代剧里的人,特别有那个年代的影子,总感觉灵魂里已经植入了年代的踪影,给我的关键词就是知青、下乡、高考、纯真的校园、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愫、还有东方厂、下海、若干年后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