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远离人群,越靠近自己,越靠近自己,越觉得人生无趣;
内心不够丰盈就需要外物来填充,不然独处这种人间难求的静谧就成了孤独。
一天的时间过的非常快,还没有做成什么事呢,时间就到了夜间了,时间去哪儿了呢?
昨天计划把每天的时间安排细化下来,把时间调整成三个板块,一个是学习、一个是工作、一个是健身和写作;
目前最想学习的是摄影知识,除了看到自媒体潜力之外,还有对这种可创作表达的艺术产生了兴趣。
我需要作品,不管是文字的作品,还是摄影的作品。现在特别渴望有属于自己的作品。
只是,创造是有难度的,而能称得上作品的更难了。
打开手机,看一下今天的手机使用时间,8个小时。
算是重度使用了,在马上要睡觉的时间,手机也几乎把点耗光了。
睡之前,我问自己,今天做成了什么事?
做成两件事,一个是跳绳3000,一个是把勇气两部曲的摘录理解做完了。
做完了,也有点迷茫的。看完幸福的勇气,自己并未获得幸福的勇气,对生活的指导意义不大,好像一切都没有改变。
更悲催的是,好像现在已经忘得七七八八了。
一天时间接受的信息量太杂乱了,一会看摄影知识,一会儿做摘录理解,一会刷小视频;
无数个声音在脑海回荡,以至于什么都听不清。声音也就变成了噪音,好像把自己喜欢的事情都做了,但又什么都没有得到;
这种日子在往复,以至于已经形成一种潜意识的习惯。
拉屎要带着手机、洗澡要开着手机、跳绳也要找个视频看着才能跳。
手机像一个无形的手,一直吸附在自己身上,时刻不分离,注意力也被牢牢的攥着,一颗不得放松。
也只有在快要睡觉的时候,强迫自己开始做记录的时候,才会放下手机,打开PC。
从小屏幕转移到大屏幕,而内容好像并没有变化~
有种鬼附身的感觉,浑浑噩噩,不知所以;
这叫什么日子啊,怎么回事呢?
管不住自己?
人生过的很拧巴,我自己也觉得拧巴。
还有几天就过年了,没有一点过年的感觉,一天下来过的很空虚;
朋友圈里也没有什么年味,是大家都不喜欢过年了吗?
往年,临近过年的这几天,天天有人科普每天的风俗是什么,二十三要干嘛、二十四要干嘛,现在大家好像都闭麦了。
我自己也不在朋友圈里碎碎念了。
对生活没有热情了,还是大家的圈层越来越封闭了?咋都不得瑟了呢?
这几天,手机上也没有人给发信息。
不仅是线下生活冷清,线上好像一下子寂寥起来了。好像大家都把我遗忘了,当然,我也把大家遗忘了。
不想联系,任何人都不想联系。
甚至有信息也不想回,虽然时间大把,就是不想动,宁愿把时间用在刷短视频,玩斗地主上,也不想花在与人沟通交流上。
好像,有点封闭自己的意味了。
心魔,每年都是这个样子,别人家热热闹闹的,自己家冷冷清清的。
今年,更加离谱,不只是冷冷清清了,还孤孤单单了。
今天看到一句话,越是远离人群,越是靠近自己,现在的我,是彻底远离了人群,但依旧没有靠近自己,反而觉得自己越来越远了。
其实,人哪有喜欢孤单的呢。
只是,没有陪自己热闹的人罢了。
B站上有个UP主,讲李唐诗人。
昨天听了李白,王阳明、今天听了杜甫。
每个人物的时常是一个小时,跳绳的时候听很合适,对文学大家的生平经历又多了一份了解。
无论是李白的肆意洒脱,还是杜甫的以诗记史,能历史留名,都是当时俊才。
李白的诗读的少,但好在前段时间才看完《长安三万里》,对李白的故事也能串一下。
可能是最近心情不好,看什么都是灰色的,不管是李白还是杜甫,能共情的部分都是他们生活拮据的部分。
因为有低谷、因为有官场失意、才磨练了两位的才气,写出传颂千年的锦绣文章。
如果是前几天,可能我就这么归因了。
但今天又看了其他观点,就不能这么表达了。
苦难和成功不是因果关系,逆境也不是成功路上的垫脚石。
不是有了苦难就一定成功,也不是有了逆境就一定有突破,苦难不值得被感谢,逆境也必要去制造;
只是,励志的故事还是要听,听起来好像就有了希望,有了希望,日子好像就没有那么的苦涩了。
给自己定个小目标吧,不做年度计划,把明天的日计划做出来;
7点起床不算早;
跳绳3000不算多;
摄影教程总共有70个小章节,每个是5分钟左右,大概就是350分钟,5个小时左右能看完;那就把这个看完先~
幸福的勇气没有给自己带来幸福,却勾起了读下本书的意愿;
《纽约摄影教材》已经下载好几天了,现在还是看的七七八八没有弄好,那明天就能阅读多少就阅读多少吧。
苦学摄影多年,是时候背着相机玩个街拍了。
确定几张仿拍的素材,明天完成一次街拍仿拍;
这么一看,事情还挺多,那明天的日志不得写个2000字?
果然,复盘一下,还是我比较帅。
加油、努力,你是最棒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