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上,我们只需要依照自己内心的选择,勇敢地前进,我们不需要马上做出抉择,但是必须要有自己的选择。
对于已经在职场混了十多年的人来说,一把年纪都没有驾照,实在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为了让自己更有面子,还有就是工作方面的需要,更是近几年来打算买车,因此我就报考了驾驶学校,很认真地去学车。
在一起学车的学员当中,认识了一位有两个小孩的职场精英宝妈,她的英文名叫做Eva。跟Eva的短暂接触后,知晓她从小就是一个路痴,近40岁了才决定学开车。她最大的孩子明年就要上小学了,为了可以更方便地接送孩子,毅然报考了驾驶学校,并最终通过了驾驶考试拿到了驾照。
她跟我分享学车的经历说,其实她一直对开车有恐惧感。很多时候,恐惧的习惯阻碍了前进的步伐,甚至让人的思维完全瘫痪,失去了行动的动力,然而往往只要迎头去做,一旦行动了,就会发现其实並沒有想像中的那么可怕。我们都对未知的东西,天生拥有恐惧感,也永远无法做到「无所畏惧」的境界,但只要行动了,就有可以战胜的勇气。
在职场上,我们往往都会有第一次去面试,第一次去演讲,第一次去拜访陌生的客户等,面对这些第一次的体验,我们往往都会内心有一点点的恐惧,谁也不敢说自己一定可以百分百成功的。
然而随着一天又一天的锻炼,一次又一次的演练,都能在一定的时间里,让自己的信心达到一定的程度,技能也会一次比一次熟练。如同 Eva 的学车的经历,以及自己的职场领悟,“没有人天生不怕未知的事情,而差別就在于弱者怕了就不敢继续前进,强者确是努力解决困难。”
Eva 用自己接下销售总监的职务当例子,原本从事市场部经理的工作,几乎没有销售或是销售管理方面的经验,既不懂议价,也不懂谈判,却靠着每天平均工作十三个小时,称职地带领整个销售团队完成公司制定的业绩目标。而支持 Eva 勇往直前的,就是那份敢于挑战的勇气。
在自己陌生的领域做出成绩,刚开始肯定是会面临许多难以预计的困难,她除了能从自我心理建设与努力学习销售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能真诚聆听老板与下属的合理建议,不断地发现前任销售总监的管理,并果断改善。对待未知,我们要勇敢面对焦虑,并用自己的行动去消除焦虑。
如果焦虑的来源是“未知”,那么就想办法让自己“破除迷思”。去试图了解、去尝试行动,就算尝试后发现这个方法没有用,那也是累积一种「知」,至少知道了此路不通,反之,越是不行动,越是害怕,不敢勇敢跨出第一步。
Eva 知道自己没有销售管理方面的经验,就虚心地向一些前辈高人学习、参加职场沙龙,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以及完善自己“销售管理”方面的知识结构。职场上,我们经常会遇到没听说過的转有名词或技术,其实这没有什么好丟脸的。不懂还不去学,那会永远都不懂;不懂就赶快去学,那只有今天不懂。
Eva手中有一本“笔记本”,发现自己不清楚的知识,就去勇敢地请教別人,且认真地记录好笔记,顺便写上日期,还定时对这些知识进行复盘,若有新的发现就做好新的注解。当然,在工作中不免会遇到失败与挫折,Eva分享了一句很有哲理的话,“如果你不曾失败,代表你从未认真工作过。”
面试新的销售人员的时候,Eva都会请面试者谈谈自己的失败经验,若遇到面试者总是不想提起自己的失败经历,甚至有意美化自己的过往,都不会被Eva录取。
她说出了自己的解释,“不敢面对失败的人,可能代表着过往负责的工作非常少,随着资历的增长,也没有新增工作內容,或者有针对性地去优化销售流程,这样的人抗压能力比较差,比较难适应全新的环境与挑战。因为销售工作,其实不仅需要好的沟通能力,还需要学习能力与创新思维。”
Eva 说自己如果能够有什么小成就,就要感谢两个小宝贝给予的磨练,她说,“我很在意某些人『如果你是個成功的女性领导者,就不能有小孩的说法』。那根本是无稽之谈!如果你有小孩,你会成为更好的女性领导者!”
Eva 是一个自我要求很高的人,可以从早上八点多加班到凌晨一两点才下班,也曾经认为自己的下属也应该这样做。直到当了媽媽,发现教养孩子要有耐心,而孩子很可能很多次还教不会,她从《正向管教》这本书学到了教育孩子要懂得鼓励、赞美、倾听与换位位思考,甚至她还从《正向管教》这本书中领悟了自己的Eva管理哲学,因此她认为当上妈妈,就是最好的在职进修。
很多单身人士都对一些已婚同事有诸多不理解,职场新人为求进步主动申请加班,主动要求快速学习和成长,而那些已婚的同事,总是想着准时下班回家带孩子。直到他们都当上了父母,变成了那个每晚都想准时下班,去接孩子放学的人,才知道那压根就没得选,时间到了只好放下一切工作任务离开公司。先把孩子接送回家,趁孩子吃晚饭/看电视/写作业/玩耍的空挡时间,再抽空打开电脑处理公事。
Eva说,“当上管理者后,对待职场新人或下属,就跟对待自己孩子一样,不能老是忙自己的事情,要停下手边的事情,抽出点时间关心职场新人或下属的成长。可以改进的地方提醒他们,值得肯定的地方赞美他们,无论是我发现的,或者听到別人说的。”
对待同仁,尤其同样当爸或当妈的,要想想自己的处境,懂得换位思考,孩子的放学时间不能等,孩子的生病状况很突然,只能大家互相帮助与支援。另外,彼此之间多了共同的话题,不管是照顾或孩子的教养。
在现代职场竞争压力大的时代,倔强的Eva不愿意屈就于老板、客户、社会对于怀孕女性或职场宝妈媽的刻板印象,努力想证明自己能跳脱传统的职场框架。在那些彻夜哄着哭闹、甚至发烧呕吐的婴孩的日子里,依然在一夜无眠后穿着光鲜亮丽地踏进会议室;在满到溢出行事历的出差与会议行程中,仍随机应变赶到学校接送孩子。工作与家庭,她都能兼顾。
此外,Eva认为:困难是包装过的礼物,並引用贝多芬说过的话,“苦难是人生的导师。通过苦难,走向欢乐”。在Eva成长的过程中,一直希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有她所爱的人,也有个孩子,等到计划成真了,却没想到改变如此之大,自由如此之少,首当其冲的是大幅下降的旅游时间,以及业余学习进修、陪伴闺蜜好友的时间。
在职场遇到困难与挫折的时候,Eva甚至会想,如果没有结婚,如果没有家庭,如果没有孩子,她就可以在职场上全力冲刺。这样就不会没有旅游的时间,不会没有业余学习进修、陪伴闺蜜好友的时间。然而这不见得是正确的,业余时间的确会更多,但有没有善用则要看个人。
孩子们的时间是用来体验生活的,大人的时间则是用来讨生活的;小孩的时间是用来提出问题的,大人的时间则是用来解决问题的。Eva对我说,“逸轩,你知道一个孩子从小到大,平均被告知了多少次“你不可以这样做”吗?根据《正向管教》这本书说的内容,这就是为什么孩子们长大后会试错的意愿,从而失去创造力与想像力。”
其实在职场上也一样,作为管理者,要在合理的范围内让职场新人或下属敢于试错,还要让他们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切忌因为固有的思维而导致故步自封。有时候,在合理的范围内,要让职场新人或下属学会试错,作为管理者不要什么事情都要过多地指指点点,可以试着不要直接告诉他们正确的做法,让他们失去探索与试错的机会。因为会让他们印象深刻、或成长的,往往都是失败而非成功的经验。
身为职场宝妈,她们的角色其实非常多,若是每个面向都想拿到“別人眼中的一百分”,那么“放弃达标”会是Eva对于职场宝妈们唯一的建议。活在別人眼里,死在別人嘴里,职场宝妈们还真的不是一般的累。
Eva说,当职业妇女兼家庭主妇时,有人会称赞是好妈妈们和好老婆,是老公的贤內助;也有人会说什么都想兼顾,浪費了时间,都没有活出真实的自己。但无论评价是好或是坏,职场女性的「行为」和「心态」,在本质上都没有太大的改变,因此不要过度追求別人的评价。
Eva接着说,人到中年,她是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工作」、「家庭」与「热情」,都是她要做、想做、不得不做的事情,目前没有办法给任何一方面再多一点时间,只能继续挣扎和坚持下去。当然,要做好这些就必须学会时间管理。
Eva有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我不用什么都会,我只要肯勇敢面对。”没有人是因为准备好了才当上妈妈,都是一边做,一边学,一边和孩子们磨合。同样的道理,没有人面对任何困难都不会恐惧,都是一边面对恐惧而发抖、挣扎,而一边又勇敢面对困难向前走,并把困难解决掉。所以,Eva建议那些职场打拼的宝妈们,面对职场,不要做被动的抉择,而是要做主动的选择。
人生原本就要面对一道道的关卡,而每道关卡我们都得做出自己的选择。在这些选择与思考当中,我们逐步认识这个世界,了解到自己要面对“选择”是很难的一件事情。某种程度来说,选择就是我们在面对未知的状况下“赌一把”。
而大部分的人生悲剧,往往来自于当事人在完全搞不清楚状况的时候,就稀里糊涂地做了影响自己后半辈子、数十年的选择。比方说选学校、选科系、选第一份工作、选择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偏偏大部分的人在关键的事情上,很少知道该怎么使用逻辑思考细致推敲,反而只是凭借感性与直觉而定。
选择更让人苦恼的地方,就在于可能会有好几个选项。除非利弊与得失清楚明白,不然其中的取舍总是让人为难。也因为分析起来很困难,所以有很多人常常思考半天后,却选出一个自以为很好、客观上其实没有那么棒的选项。
每个选项都有其优缺点。许多人在比较各选项时,往往最先思考的问题,通常都是“哪一个对我将来的自由度最有帮助的”。某些选项会带来短期利益,但长期下来能自由选择其他选项的机会就会逐步递减;而有些选项短期虽然不利,但长期看来会让选择的自由度增加。
所以,最好的选择基本原則是:“选择能让长期选项增加的那一个”。以此当成第一思考原则,你就能尝试把人生后续的机会最大化。一旦努力做到这点,加上运气又不差,根据熵增定律和福复利效应,你的人生牌局就会越玩越好。
很多人会因为害怕而做出选择。比方说害怕孤单、害怕没有工作、害怕无法面对困难的挑战,觉得跨出舒适圈面对未知的人生焦虑感,所以做了一个让自己觉得舒适的选择。
但舒适的选择,通常都是我们最熟悉的、最没有挑战性的,甚至可能是有所缺憾的选择。因为如果现况很好、可以长期延续、毫无问题的话,就不会烦恼“要不要选新的”,或是羡慕别人。但就是因为现况出了问题,即使看起来还不明显,可是将来迟早会发生,所以我们潜意识才会觉得“似乎是做些改变的时候了”。
可是很多时候,我们又会反反覆覆、担忧未来的自己,所以最后延迟抉择,让自己继续待在舒適圈中。但这并不是理智在帮你做决定,而是“焦虑感”在操控你。焦虑感会让我们待在一个目前安全、但未必正确的位置,进而错过作出改变的机会。
虽然我建议尽量要逼自己走出舒適圈,但这并不表示要盲目地承担风险。在做出选择之前,我们最好都问自己两个重要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如果事情不如预期,可能会有多坏?”;第二个问题是“如果最坏的情况发生了,你能承受得住吗?”。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只是自己吓怕自己。
只要认真地细想下去,坏结果有可能根本没什么。直觉虽然让我们都觉得某个选择的风险很大;但是当我们理性思考过后,可能会发现原本以为的风险,根本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其实没有那个人能一次选择到最完美的人生路程,大部分都是在过程中不断调整。所以,我们必须有“舍得的勇气”,因为有舍才有得。有些选择做错了,我们虽然会很无奈,但也只能坦然接受。调整自己、控制可惜的心情,然后勇敢地迈开步伐,重新尝试不同的方向,就有可能找到更好、更正确的人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