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百天写作,第17天
在路上,走了一程,就要回头看看,有没有什么遗落。
目前,虽然还朝着4280100的目标努力,但多少已感到有所吃力,所以今天,就先停了下来,朝后看看,一是看看之前有没有敷衍应付,错漏遗忘;二是看看有没有可以总结提炼,用于后续借鉴。
先看42
对于42,当时在《1/100》中提到“保证每周3次训练任务底线不破,努力做到跑六休一”。现在我已经把训练计划做成图片设成了自己的手机屏保,原考虑每周训练完成后,在其上做上标记,但实际上,我是每完成一次就标记一次,暂时来看效果也还不错。从这两周完成计划的情况来看,还是有可显摆之处的。
改掉了跑步听歌的习惯。之前利用跑步时间听书听歌,确实也接收和吸取了一些知识点,看似在时间利用上有所突破,但就实际而言,自己的跑步相关要素诸如步频、跑姿等都还在优化完善阶段,还需要在跑步过程中投入更多的注意力加以调整。专注跑步,对于尽快完善个人跑步习惯是有很大帮助的,在最近的两次跑步中是有体会的。
提高了调控心率的能力。总的感到这两周在调控心率方面收获很大,主要是因为以前没有过相应训练,所以略懂章法后,就会出现很明显的改善。还记得,刚开始跑MAF时,心率怎么都降不下来,自己一度都有所怀疑这种训练方法,经过这两周,逐渐了解了心率波动的规律,特别是在心率稳定后,感受到的每公里心率递增的规律,让我对按照MAF进行训练有了一定信心。
体会了跑步姿势的要领。跑姿是要用半年以上的时间来体会的,算起来我虽也跑了有半年时间,但实际关注跑姿也就一两个月,在体会和领悟方面,还是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这两周对呼吸节奏和核心发力两个方面有了一定心得,但在操作上还非常不稳定,还需要不断调整。知易行难,“行”先不说,就“知”方面,随着自己的接触深入,越来越感到还有很多需要学习了解的,这种“知己知不足”也算是种收获吧。
总的看,在适应跑步强度、提高跑步技巧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进展,下步所需要做好的就是两方面,即:
①严格落实计划。跑量上,保证3次正常训练坚决不打折扣,另外2—3次的自由跑,按照“争2求3”来把握;心率上,继续按照MAF训练方法,努力把心率稳定在147左右;步频上,190频率再跑2周,初步考虑第5周开始195,第8周开始200,争取在跑黄马时可以熟悉200步频;其他跑姿视情优化调整。
②坚持记录复盘。前一阶段基本坚持了每跑必记,并在简书上开设了“备战首马”的专题。主要是想通过每天的跑步记录来反思当日跑步得失,提高训练实效。从前期效果来看,确实达到了自我激励、反思反省、优化调整的目的,在后续的训练中及时记录、反思的过程需要继续坚持。
再说80
对于80,满满的无奈。中秋节前,一度达到了83.5,结果节后直接破功,直奔85.5,本周快过去了,至今都没下85,从九月初到月底,又稳定了1个月,随着11月11日的到来,感觉压力相比实现42都还大了不少。
这种体重相对稳定的情况,从能量角度解释,是摄入和消耗的能量相对稳定而出现的。反思这两周运动强度,跟之前相比虽然频率没有之前的大,但实际消耗应该出入不大,所以更多可能的原因应该是出在了“摄入”上。
80必须破!对此,后续:
在目标制定上,破整为零,逐周达标。5周时间,减掉5公斤,1周任务1公斤。在摄入管理上,一方面,多素少荤,少食主食;另一方面,晚上最多“蛋果奶”,零食一定要控制。
在加强消耗上,不能盲目加跑量,但可考虑在继续俯卧撑的情况下,加入平板支撑和二次靠墙蹲,放在下午,室内。
后思100
9月13日,给自己挖了个坑,逼着自己在12月23日,用百天时间做到日更不断。今天29日,过去了16天了,确实做到了连续更文。对更新的这16篇文章进行了分类,除了开篇和感叹开篇的2篇和1篇“发泄文”外,其他的13篇分别以区块链、批判思维、意志力为主题的“科普文”。
从文章内容看,上述的3个主题都是之前的集中阅读中积累的,算是输入转化成了输出。从文章质量上看,3个主题的“科普文”结构相比之前输入有一定的改变,但是仍有生搬硬套之嫌。3个主题的“科普文”虽均出自我手,但我总感觉,像是把东西从别人口袋里拿出来,放在了桌上,却仍不属于我。反思原因,一是知识结构单一,没能形成网状结构,所以在知识点的相互链接、佐证方面有很大的短板,出现照本宣科的问题;二是积累储备不足,在对结论的论证中没能拿出丰富、具体、过硬的理由事例,缺乏素材积累是当前的一大短板;三是学深悟透不够,特别是对一些较为系统的知识内容,没有内化于心,在学习中,多了些燥气,少了些钻劲,应付输出,不求甚解。
再看过去的16天,我对自己更新的文章是不满意的。反思百天日更不断的初衷,有两方面:一是用输出倒逼输入;二是用写作培养个人深入思考的能力。但对照来看,在过去的16天中,自己的目标靶向有所偏差,总用“先完成在完美”来解释自己的应付,让上面的两个初衷变成了——坚持百天培养出写作习惯。重视输出多于输入,重视码字多于思考,让我堆砌起来了一堆自己都不愿看、不相信的结论文章。
存在的问题需要尽快的解决,否则谈何高效学习?谈何自我迭代?只不过是自己折腾自己,自己坑自己罢了!但考虑到自己在学习方面的客观实际,我考虑从多学、多练、多积累三个方面发力:
多学,学学习学写作。多看一些关于学习方法论方面的书籍,尽快总结一套学习方法,打磨调整,让其适合于自身,行之有效。多了解一些关于写作方法、技巧之类的内容,写作有套路、思维有模型,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总比自己低头摸索,效率高很多。
多练,练阅读练写作。要保持阅读强度,虽不从数量上做诸如百天33本书的要求,但至少输入要能确保满足输出需求。要坚持百天连续日更的要求,用写作帮助思考、内化,用刻意练习提高个人写作水平。
多积累,积累写作素材积累知识经验。卡片式笔记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关于写作素材的积累方式,既然知道了,就要用,否则与不知又有何区别。而且至始至终,我的目标就不是成为一个会写的人,我只想在阅读写作的帮助下,形成自己的知识经验体系,直到成为“窥见上帝秘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