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月16日
书名:《把时间当作朋友》
进度:35至46
摘抄、感悟、行动:
一是“越是能力差的人,越有那种非常不现实,又极其脆弱的完美主义倾向,他们不现实,是因为他们不懂。……这些人所说的做不好,其实是不能一下子做好,但问题在于没有什么事情是一下子能做好的,所以,我他们这个也不错,那个也不做到最后已经不是不做一些事情了,而是什么都没做,什么都不做,结果一事无成。……一些真正优秀的人也会被别人称作完美主义者,事实上这种描述并不准确,比较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他们是有能力做到更接近完美的人,而且他们一直在努力。”P39
我一直提倡的先完成,再完美就是这个道理。想好了就开始行动,至少比原地踏步更接近目标的实现。我不是完美主义者,经常偷懒让自己敷衍的过了,也许正是这份难得糊涂才让我坚持一件事情比较长久。重点是坚持,偶尔放水是可以接受的。
二是“为了进步,我们必须忍受一定的未知。首先我们要承认自己不可能全知全晓。其次我们要了解未知分为两种,一种是永远不能解决的,另一种是在遇见可预见的未来,也许能够解决的。……我们只能不断尝试着适应,在未知中不断前行,如果不能接受这个现实,就无法忍受未知的存在,也会平添无数的焦虑,焦虑是导致时间浪费,效率低下的根源之一,当人处于焦虑状态的时候,甚至可能出现一切理智都被清空的情况。……一个相对有效的策略是,当有问题解决不了时,可以先把它记下来,然后继续前行。不一定当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因为什么由头,他们之中的一部分就突然有了明确的解决方案。当然可能性最大的原因只有一个,你一直在前行,你一直在积累,你一直在成长,所以都有了答案的那一刻,你不再是当初无能为力的你,你已经重生。”P43
个人感觉写日志的习惯很有必要。通过梳理每天的生活,记录一些疑惑和收获。假以时日重新审视那些疑惑,可能在前行中已经获得了答案。忍受未知,当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执着某件事,先放到一边,人生没有那么多为什么,相信自己的选择吧。
三是“世界上80%以上的职业并不过分依赖天分,更可能甚至几乎只依赖积累。天长日久,这个人在当前的职业中,将逐渐落后于那些认真做事的人,但此时他不会因为自己的落后而奋起直追,反过来个可能是把反正我的梦想不是这个当做借口。……那些所谓梦想职业中拼搏努力的人,在这段时间里已经积累了无数的经验,磨练出他们在圈外无法想象的各种能力,就算有一天这个人有足够的运气,进入了那个他梦寐以求的领域,结果可能还是发现自己一无所有,毫无竞争力,这个最后不过是一切清零从头再来。”
这一段振聋发聩,反思自己,我曾拿不擅长工作领域当作借口,因此错过了很多积累的时间和机会。意识到这一点那天我想了很多,一个优秀的人可以在任何枯燥的事情中找到乐趣,并坚持下去。不论是不是梦想职业,还是要认真完成,这是最起码的职业准则,逃避是无用的。如果真如作者说的那样梦想照进现实,如何面对失去的时间呢?
四是“心怀梦想的时间越长,它的沉没成本就越高。很多时候对很多人来说,所谓梦想也许只是陷阱。许多年来,我曾见过身边不少的人,一点一点被他们珍爱的梦想会掉。越是不满现状,摆脱现状的欲望就越强烈,而这种欲望会让一个人最终迷失方向,因为无论是谁,从本质上看都无法摆脱现状。……接受现状才是最优策略——有什么做什么,有什么用什么;做什么都好,用什么都用好。不要常常觉得苦(就会让人忍不住顾影自怜,浪费精力与时间),而要想办法在任何情况下找到情趣——快乐是一种本事。这些年我遇到的优秀的年轻人,几乎都有这样的特征:他们很少对现状不满(可能是他们的优秀,使他们难以觉得不满吧),他们热爱自己的生活,他们相对更不在意外界的影响,他们更专注于做事,而心无旁骛,他们身处良性循环之中,当然他们也因此每时每刻都在进步。p46
梦想的沉没成本,确实没有考虑过。有一段时间总盼望退休,其实在逃避,感觉自己被捆绑住了,无法伸展——现在理解,是被自己的思想捆绑住了。因为工作时间较早,年纪不大,工龄很长,心里长出了疲惫的茧。去年走出来,最大收获是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寻求答案的时候固然辛苦,但由于孜孜不倦,看得到的清晰目标,让我感受到自己的持续前行,这对于一直推磨的自己有特殊的含义——走起来,哪怕晚了一点,也不要再维持现状了。事实证明,自己的努力也带动了身边的家人。女儿的肯定和同行给了我信心。去做自己认为对的,时间自会给予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