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笔古今
什么是文明?
很简单的一个问题,可你却未必能回答得出。
恐怕这就是“文明”二字的深邃之所在。
人类的科技进步是文明,文化发展是文明,艺术造诣是文明。
除此之外,还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构建文明城市,做个文明人。
有人随地乱扔纸屑,你会说他不文明;有人谈吐礼貌优雅,你会说他文明。
似乎,文明贯穿着我们全人类的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可我们,却从来没有给它确切地下过一个定义。
那么,文明到底是什么?它最初的涵义,究竟是怎样的呢?
“文明”两个字,最初出现在《易经》当中。
《易经》有言:见龙在田,天下文明。
注意,不是“天下闻名”,而是“天下文明”。
那么,《易经》的这句话,到底代表着什么意思呢?
什么是“见龙在田”?
见到一条龙在田里,天下就进入了文明?
实际上,这和古时天象学家研究的“星宿”有关系。
古时的天象学家,喜欢观天象,也就是天上的星星。
他们发现,天上的星星会形成一个个固定的星座,因此,他们就把这天上的星座划分为28个。并称之为“二十八星宿”。
然而这还不算完。
为了适应东西南北,他们又把这二十八星宿分为4组,每组7个星宿,分别位于东西南北。并分别称之为青龙(东)、白虎(西)、玄武(北)、朱雀(南)。
而东边的这7个星宿,则被称作“青龙七星”。
因此,见龙在田,指的是这“青龙七星”出于田间地平线的那一天。
而这一天,正是每年的春季。
那么,为什么每年春季来临之时,便“天下文明”了呢?
我们曾经听过一首歌,叫《在希望的田野上》,旋律优美,让人充满希望。
春天,代表着希望,代表着光芒。
“文明”二字。
明,指代“光明”;而“文”字,更是意义深刻。
最早的“文”字,字中间并不是中空的,而是充满了花纹。指代的,便是“文身”。(‘纹’这个字则是后来才出现的)
而如今,“文”字更可以作为动词,表示“添加”的意思。比如说:文眉。
因此,“文明”二字,则指代着:“添加了光明”。
为什么光明被添加了呢?
因为,春天到了。
这,就是天下文明最初的涵义。
春季伊始,全天下都增光添彩了,文明,也就到来了。
当然,有关“文明”二字,还有其他更为贴切的说法。
因为“文”这个字,它拥有着丰富的意思。
比如说:文字。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谈到过有关于“史前”的问题。
什么是“史前”,所谓“史前”,指的就是有历史文字记载之前的那段历史。
换句话说,没有文字记载的那段历史,人们不敢贸然称之为“有历史”或者是“可信的历史”。
然而,当人类的文字产生之时,“蒙昧与原始”彻底被击碎了。
晦暗不明的原始人类,终于开拓出了属于人类自己的一片天地,一切都光明了!
从文字产生的那时起,光明开始照耀大地。
这,就是文明。
回首过往,人类由饥饿、死亡、灾难中挣扎而来,由分裂、战乱中成长,由家园的失而复得中变得坚韧。
这是一段坎坷的历程,一段辛酸的成长史,却也是一段伟大的冒险。
伟大的人类,该深深埋藏这段成长的烦恼,但也该为自己所创造的这个伟大文明,而感到骄傲。
感谢您阅读本文,也欢迎您关注漫笔古今的相关文章。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