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一
B:“你怎么还没搞好?快点!”
A:“再等等,我在等电脑关机。”
B:“怎么这么长时间还没关好?”
A:“我电脑关机慢,要近10分钟。”
B:“……”
场景二
经理:“上次交待你做的XX事情,你做得怎么样了?”
员工:“啊~ 那件事,那件事我还没来得及做。本来说做的,但由于另一件XX事情就耽搁了。”
经理:“赶紧去做,这次不要再忘了!”
场景三
猿甲:“经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这吃内存的家伙给找出来了。是这段代码,把数据库的数据拉到内存里处理,数据量一大,吃内存不讲,还严重影响应用总体性能。”
经理:“这代码是谁写的?”
猿乙:“经理,这是我上次XX时写的,当时功能催的急,我赶时间就没多查,自己就借鉴了一下网上代码,实现了一个版本,当时没多想,没考虑到现在的情况。”
经理:“你怎么能犯这样的低级错误了?……”
这样的场景,在生活中很多很多。
我们身边总会有一些“随便”的人,他们对身边一些琐事无所谓,电脑慢等等就是,真等急了,骂几句就是了。
我们身边总有一些大条的人,他们总是喜欢忘记一些事情,忘着忘着就成了TA的个性了。
我们身边还有一些人,喜欢拿来主义,可用主义。觉得事情只要完成就很不错了,差一点点也没什么关系。
这让我想起一则寓言故事。
磨刀不误砍柴工
从前,有一个老农民,他有两个儿子。有一天,他叫来了两个儿子,对他们说:“我已经老了,咳,体力也不支了,也该退休了,咳咳,门后有许多柴刀自己选,咳咳咳,选一把上山去砍柴吧。”
大儿子对父亲说:“爹,你在家里好好歇歇吧,我和弟弟会去砍柴的,对吧?” “对,我和哥哥能做好的” 小儿子在一边附和道。
事不宜迟,大儿子边上山边想:我一定要早点上山,多砍点柴来,让父亲高兴高兴,还能成为小弟的榜样。小儿子却想:这刀破了好几个口,还生了锈,我应该先磨磨刀。
于是,小儿子便敲开了邻居大娘家的门,轻轻地问:“王大娘,能把您家的磨刀石借我用用吗?” 王大娘客气地回答:“好好,磨刀石在墙边靠着呢,自己去拿吧!” “谢谢”。小儿子说完便匆匆地走了。
大儿子这时正坐在田埂上休息呢,他自言自语道:“这小子,还不来砍柴,等着挨骂吧”
等小儿子磨好刀子,已经下午了,他便说:“看来我得快点了,大哥都可能砍了一大堆了。” 于是小儿子开始干了起来,磨了一上午的刀,能不快吗,不一会儿,小儿子便砍了满满两担柴了,而大儿子只砍了一小担柴。
大儿子满头大汗挑着柴回家了,大儿子刚回家一会,小儿子便回来了。
父亲奇怪地问小儿子:“你比大哥迟上山,为啥你砍的柴比大哥多呢?” “如果刀没磨快,怎么能够砍又快又多呢?” 小儿子自豪地回答道。
父亲听了,脸上露了欣慰地笑容,语重心长地说:“对对对,只要准备好工具,掌握了方法,做事就可以事半功倍。”
这个故事,我们从小就听过。而且我们第一次听过就知道,磨刀是不误砍柴工的。我们还知道,不这样的话,那才是傻X了。
但是,我们不知道,知道不代表懂得,从知道到懂得,是一个非常艰辛的过程,更是终生的修行……
在“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故事里,我们知道刀是怎么磨的,更知道刀是越磨越锋利,越锋利砍柴效率越高;我们知道刀是可以磨好的,更知道磨好后是事半功倍的;我们还知道,就算没做好,最多只是一个批评。
但我们不懂得,在一个项目里,哪些事情就像砍树,它的做法是可以“磨”的;我们不懂得哪些刀是磨的好的,什么时候才叫磨好,以及我们能不能等的急;我们更不懂,在现实生活中,哥哥和弟弟做事的品质都是需要的,一个代表眼前,一个是代表未来。
在故事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面,厉害关系可以对比,一目了然;在生活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点,如果你不去捕获别人的点,如果你不去把这些点连城一条条线,那将即使自己做的很差劲而不自知,即便自知,也不得正确法门。
现实中A他知道自己的电脑很慢。但他不知道,别人由4G内存换到8G,再由固态硬盘换掉机械硬盘,甚至直接换为Mac。
场景二中的员工,知道自己爱忘事,很不好;也尝试过很用心的去记住,却还是“本性难移”。但她不知道,别人用上GTD管理工具,弥补自己记忆的不足,弥补事情安排能力差的问题。
猿乙知道事情紧急,知道去网上查资料。但他不知道,别人通过积累,锁定了更好的搜索引擎,更好的专业网站;收藏整理了很多实用的笔记。
有的人经常说,现在人想的太多,做的太少。但我更想说,我们往往是做的太快,三思的太少;我们平时想的很多,奈何思考的面太小。
你以为电脑慢,只是公司的损失;但你不知道,损失更多的是你的成长。
你以为忘记是人之常情;但你不知道再而三时,你损失的是别人的信任,损失的是上升机会。
你以为差一点点没事;但你不知道一点点的背后,已是千壤之别。
你以为自己已经做到最好的自己了,但你不懂得“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你以为自己知道很多道理,但你不知道你只是知道,并未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