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ZAKER招聘产品实习生的消息,于是抱着对ZAKER的执念投了简历。然而没几天就被拒了…但转念想,这样不行啊,于是向ZAKER的产品经理的邮箱投了一份简历。两个小时后,接到了HR的电话,通知我去面试。所以,下次遇到这种机会呢,死缠烂打也要得到一个面试的机会,不管怎么说能和厉害的产品经理交流一下也是一种收获。
和产品经理交流的过程中,对国内的新闻分发领域有了点初步的了解。有几点是我令我特别印象深刻的:
关于ZAKER和今日头条的定位
ZAKER在确定目标用户时和今日头条就有比较大的区别。ZAKER的目标用户通常为中高端人群,即那些平时不见得有很多时间去挥霍的用户。因此ZAKER并不会大量地向用户主动去推送资讯,更多的是通过用户自己关注的频道去主动获取资讯并且减少切换各个平台的时间。
而今日头条面向的用户群体较大,各行各业都有,用户使用这款应用的目的在于需要消磨时间,因此今日头条在某一年做了一个改变并一直沿用到了现在——每次用户刷新时,都能刷出一堆新推送。而这样的推送方式与许多热门论坛的时间密度接近。除此之外,今日头条的智能推荐功能也基于此进行了发展,最终目的都是引导用户停留在这款APP上。关于豌豆荚一览
豌豆荚一览是一个很富有豌豆荚特征的应用。豌豆荚本身是一个应用分发软件,而豌豆荚一览对应的是新闻分发软件;此外,豌豆荚一览在界面和交互上均与分发软件的豌豆荚App保持了一致。豌豆荚的CEO对于豌豆荚一览的定位同样是一个节约用户时间的应用(和ZAKER有点像对吧?)。
豌豆荚一览的受众群体是什么呢?它的受众群体普遍来讲是互联网从业者,因为可以从豌豆荚一览中获取的资讯源大部分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很火的App,除了互联网业内人士,谁会在手机上装这么多应用呢?或者可以说知道这款应用的人通常都是互联网从业者。从这个角度出发,在整个社会中,知道甚至于使用这款应用的人又有多少呢?这是从其中一个角度看到的豌豆荚一览面临的困境。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豌豆荚一览是直接从App们的timeline中爬虫到自己的timeline上的。这会造成以下几点问题:1、排版出现混乱;2、如果用户通过豌豆荚一览即可得到我自己应用上的全部资讯,那么这样一来是否我自己的应用的下载量以及DAU等就会出现下降?显而易见,App厂商自己是不愿意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的。而且豌豆荚一览和ZAKER最大的区别在于,豌豆荚一览还能根据文章主题进行分类,相当于爬了更多的文章,做了更细分的分类,这对应用本身产生了更大的挑战。在他们眼里,现在能够和豌豆荚一览友好地合作的原因就在于,通过分享自己的推文,能够从豌豆荚那里换得一些资源(例如豌豆荚应用排序的靠前位置等等)。
此外,豌豆荚一览的应用列表里总是爬一些很奇怪的东西:例如Keep的热门状态。使用Keep通常都是健身的,有事没事看别人的状态好像不太妥吧?做产品分析前需要做的一点小工作
首先要知道,产品这个东西设计出来就是给用户使用的,否则它的存在没有任何意义。因此,在进行产品分析前最主要的就是描绘出用户画像。例如:分析为什么ZAKER创办的比今日头条早,而今日头条的用户数却比ZAKER多的多?从用户画像上来看,ZAKER面向高端,今日头条面向各类人群,显然今日头条拥有大量用户的可能性就高。
另,在做产品分析时容易进入一个误区:刚入门的产品狗(例如我)在分析某款产品时,通常容易停留在做表面功夫上。例如只分析产品的交互设计,而没有去深挖产品的功能和这些功能对应满足了用户什么样的需求。这在以后的个人提升中是需要注意的。
What's more?
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
今日头条和ZAKER这些新闻分发应用对新闻行业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易观智库等第三方平台的数据来源和应用厂商自己的数据来源之间误差较大,误差的原因是什么?
先写这么多,有什么一下子没想起来的之后再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