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下班时,在电梯里。
同事A神神秘秘地说:喂,听说了吗?——戒烟戒酒戒女人,就能长命百岁!
你:瞎说!鬼才相信!
同事A:真哒!!有研究表明,抽烟喝酒玩女人,会短命。那自然,戒烟戒酒戒女人,就能长命百岁呀!
你:……好有道理的样子……我竟无言以对!
这个栗子中的问题,就是一个逻辑学上的“谬误”。
今天,我们来八一八“谬误”背后的陷阱。
01 什么是逻辑学?
逻辑学是一门关于“推理与论证”的学科,由已知推出未知,帮助我们更好的认知世界。
逻辑学中的经典“三段论”栗子:
大前提:所有人都会死
小前提:苏格拉底是人
结 论:苏格拉底会死。
生活中的栗子:
简单版:
A:你知道王思聪吗?
B:知道呀,王思聪是草包。
A:……
完整版:
A:你知道王思聪吗?
B:知道呀,中国首富之子,富二代呀。
A:你如何看王思聪?
B:王思聪是草包。
A:……何出此言?
B:这还用说吗?富二代都是草包!
(题外话:这个栗子里,A用到了“提问"的艺术。在生活中,作为A,很少有人会去问“为什么呀?”“你为什么这么说呀?”。而作为B,人们通常也是习惯性的只给出结论,不给论证过程,甚至连其自身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思考与论证过程。)
其实,上述生活中栗子也是一个三段论,其论证结构是:
大前提:富二代都是草包。
小前提:王思聪是富二代。
结 论:王思聪是草包。
(这里的结论是对是错,取决于大前提的对与错。若大前提为对,则结论为对。)
不论你之前有没有学过“三段论”,我们的大脑都是通过这样的逻辑结构,来思考和论证事物的。当然,除了演绎三段论外,还有归纳……
02 什么是谬误?
除了上面正确的论证结构外,我们常会出现一些错误的论证结构。比如,开头吸烟的栗子。
这些错误的论证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有的错误论证是逻辑无知者的无心之过,有的却是对方精心算计好蓄谋的陷阱。
严格来说,前者的无心之过我们称之为“谬误”,后者的有意为之我们称之为“诡辩”。本文里,我们不追究对方是否故意,我们统称为“谬误”。
虽然人是理性的,但犯错(包括逻辑错误)也司空见惯。从思维的运作来看,人在作决定时,有两个思维系统(系统1和系统2)在起作用。
系统1(自动系统)的特征是无意识,不怎么费脑力,随性的冲动;快速,整体,联想的判断,从记忆中提取已有知识,直观思维。其中包括一些与生俱来的能力。当一个判断不太重要时,系统1负责对刺激作出肯定否定,赞成—避免的快速反应。比如解决这样的问题:2+2=?;读大型广告牌上的字;理解简单的句子;觉察会话语气中的不友善等等。系统1对指导有效行动常常是充分的,但有系统性错误,如成见、把困难问题简单化、对逻辑与统计学的无知等。
系统2(耗力系统)则需要集中注意力,深思熟虑,基于规则,连续判断;它是更为反省的、逻辑的,通常与行为、选择和专注等主观体验相联系。系统2适用于有重要性的判断,耗时长,低效;抑制系统1的冲动与直觉,在系统1无法提供问题答案时被激活,起持续监督作用,负责人们的自我控制;突出表现为运用逻辑的“三思而后行”。
——摘自《笨蛋!重要的是逻辑!》
03 有效论证之一:条件论证
在逻辑学中,条件命题“如果A,那么B”,属于条件论证。
结构:
A→B
A
所以,B
栗子:
如果经常运动,就会活得更久。
我经常运动。
所以,我会活得更久。
这里,A被称作“前件”,B被称作“后件”。
04 谬误之一:否定前件
前面所述的条件论证是个正确的结构。于是,人们通过这个结构,就容易演化出下面的结构:
否定前件:
A→B
-A
所以,-B
栗子:
如果经常运动,就会活得更久。
我不经常运动。
所以,我会短命。
对于运动的这个栗子,我们可以如何评价呢?
——也许吧。
也许会短命,也许并不会。
这个错误的论证结构就是“否定前件”谬误。生活中比比皆是。
否定前件之所以是谬误,因为它只给一个事件一个原因,而这个事件也许有很多原因。它排除了其他可能的原因。
——摘自《笨蛋!重要的是逻辑!》
我们看看一位小伙伴联系自己经验(A1)后,给出的栗子:
我在刚给孩子们教钢琴课的时候,比较认死理。一直觉得,孩子们如果想弹好琴,必须多练习。换言之,没有大量的练习,肯定弹不好,练习时间越长,弹的越好。
有次上课,我问了两位学生的情况。学生X每次都弹的很棒,我问她妈妈,孩子是不是练习很久?她妈妈说其实没有,孩子一周只弹3天,每次半小时,不算时间久的。但是每次都弹的非常认真,从不偷懒,所以完成质量很高。
另一位同学Y的妈妈说,Y一周弹5天,练习时间很长,但一会儿喝水,一会儿跑去玩儿,注意力根本不集中,所以状态特别不好。弹的不如X同学好。
从那以后,我就不单以练习时间作为衡量标准了。练习时间只是条件之一,却不能作为必要条件。
这个栗子中的条件命题是:练习时间越长,琴弹地越好。
否定前件便是:没有大量练习,肯定弹不好。
05 反思
通过前面弹琴的栗子,让我们思考下:
这位小伙伴在今天学“谬误”之前,通过对两位同学的实证,证明了“多练习才能弹好琴,没有大量的练习肯定弹不好琴”是个错误观点。
在今天学习了“否定前件”这个谬误后,我们知道,无需实际验证,仅坐在家里,通过大脑的逻辑推理,我们也能得出这是个错误观点的结论。
逻辑推理与实际验证相比,显然逻辑推理更便捷、效率更高,因为弹琴的栗子我们尚可去实际验证,可开篇“戒烟戒酒戒女人,就能长命百岁”的栗子呢?——并不是所有的结论,都能、且都值得我们去一一亲身验证的。
由此,我们已经体会到了:学逻辑,具有逻辑力,能帮我们更快、更好得认识这个世界。
后记
下次碰到同事A,我们可以这样说:
同事A:你听说了吗?有研究表明,抽烟喝酒玩女人,会短命。那自然,戒烟戒酒戒女人,就能长命百岁呀!
你:亲,这是逻辑上的“谬误”。什么是谬误呢,我告诉你呀……(此处省略1000字)。我厉害吧!哇卡卡卡~
(捂嘴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