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这是我今年第二次看这本书,也是昨天想好的,要拿它开篇。
它有点偏说教,虽然引用了很多事例,但如没有这方面的人生体验,产生不了认同,还是会让人打盹儿。
内容主体是关于抉择、事业与职业、婚姻与爱情和人生智慧,说到底,讲的就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面临的问题。
作者彭明辉,是个横跨工科和人文学科的牛人,通过纵论古今、横评文理对关于人生的事理,分析得入木三分。
有这样背景的人,好像就是吃透了这个世界。
前两天听英语公开课,一个叫钟平的老师,也是有数学、物理、计算机等方面的背景,结果现在教授的是英语。
听他的课有多美妙,看这本书就有多过瘾。
选 择
人生有很多选择,只是一旦放在时间长河里去打量,真没有最优的哪一个:
我最近经常拿三个人来比较,一个是我同班同学,绝对的学霸,全班同学都因为换了老师,而成绩断崖。
对他来说好像有无老师并没什么两样,最终也成了班里唯一一个考上重点大学的,大学毕业之后考到一个街道做公务员。
还有两个人,就是我跟我表弟,都是考场失意,差点命丧黑色7月的人,20岁前最大的挫折。
复读还是工作,成了我俩艰难的选择。最终,俩人都跑去打工,但我们都用心对待工作和生活。
7年之后,我总算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在一座小城安居,再也不用头顶烈日去放羊了。
我表弟先是在一家陶瓷厂打工,现在开起了自己的天猫旗舰店,请来的工人就有十几个。
现在回去聚会,我那个同学有时会觉得自己好亏,读了这么多年书,还不如高中毕业就出来混更划算。
但是,谁有知道下个一个10年又会怎样呢?现在我不已经先失业了么?
如果你有这样观察和体会,就不难理解,彭明辉先生为什么说:
生命是一种长期而持续的累积过程,绝不会因为单一的事件而毁了一个人的一生,也不会因为单一事件而救了一个人的一生。
工 作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刚踏入社会大门之前,总是怀抱满腔热血,三两年不到,锐气已被磨灭了大半,有大环境的原因、也有上司的原因,但更多的还是怪自己。
最近不是一直流传着一个段子么?月薪20000元和月薪2000的人的区别:
此前,还有一个短文也讲到,一个实习生帮老板贴发票时,用心分类、仔细观察,发现了公司的财务秘密,帮公司节提高了运行效率。
彭明辉先生也有这样的境遇,他刚毕业时在一家国有研究所工作,上司每次修改他写好的公文,一次只改一个字,一共改了十次,而每次都要他再重新写一遍。
研究所的老油条同事都爱讲八卦,也经常想拉上他一起讲。他只好在所有业余时间都躲到研究所图书馆,很快就发现了研究所的一项计划里所有的防锈处理都有问题,他也因此写出了轰动一时的公文,并受到领导的青睐。
工作本来就不好玩,所以老板才会付你钱;工作如果好玩,老板哪里需要付你钱?要不你想想看,你去游乐园,是你付钱给老板,还是老板付钱给你?
极 限
每当我们尝试新的可能,过来人总会说:打新不如混熟。
顾名思义:开始新的征程总是充满挑战,如果在原来的圈子里混肯定更舒服。
舒服太久了,难免就成了那个再也跳不动的青蛙。
或许正是因为想要更多,才会怀疑、才会困惑、才会思考、才会舍弃、才会重新来过。
而重新来过的经历,也会让人发现,潜力远远比你已知的要大得多,事到临头才会被挤压出来。
彭明辉去剑桥留学时,自己独立完成论文之后,老师还没回来,他就自己又开了新题,老师回来之后对他也是“不管不问”,因为老师说:你自己已经上轨了。
毕业之前,他又独自解决了两个难度相当高的问题。
他扪心自问:这些研究都是自己完成的,开题都是靠自己,当初真有必要出国?
他给自己的答案:是!若非剑桥之行,我不会有那个胆识挑战高难度的核心问题。
这种胆识与潜力的激发,跟当兵或上班不一样。上班往往有机会超出体力的极限,却很难超出旧有的思想层次。
到了一个全新的环境能在思考能力和思想层次上再次超宇自己,把自己拉抬到能力的极限。
经典段落
“生命是一种长期而持续的累积过程,绝不会因为单一的事件而毁了一个人的一生,也不会因为单一事件而救了一个人的一生。”
“如果我们看清这个事实,许多所谓‘人生的重大抉择’就可以淡然处之,根本无须焦虑。而所谓“人生的困境”也往往当下就变得无足挂齿。”
“我们所需要做的无非只是想清楚自己要从人生获得什么,然后安安稳稳、勤勤恳恳地去累积就是了。这是偶发的机遇所无法剥夺的,而不是一时顺逆的机遇。”
“一个工学院教授为何要跨这么多领域去学习?我完全只是为了解决自己生命的困惑,从不是为了向任何人炫耀或争输赢。”
“我没有过困境,因为我从不在乎外在的得失,也不武断地和别人比高下,而只在乎自己内在真实的积累。”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追求快乐与逃避痛苦,而是追求意义。当一个人觉得自己一生所做的事都很有意义时,这就是一种幸福。”
“结婚通常是恋爱的延伸,但是很多人误把恋爱的热度来预测未来情感的持续度。其实恋爱跟结婚大大滴不同:恋爱凭的是冲动,两情相悦就可以,而且往往不可自禁;结婚的初衷是期待着一辈子的相处,需要克服彼此价值观、双方亲人的文化与价值观的差异,以及经济与各种境遇的顺利与不顺利。”
“不婚不是最坏的选择,所托非人,或者为了婚姻而牺牲自己的人生,那才是更坏的选择。”
“语言和文字都是迷障,以片面的线索遮掩了究竟在真相。不去想就怕做错事而反悔,认真去想却愈演愈烈感到矛盾而无解。思想中的矛盾通常是文字概念虚构的矛盾,而非生命里真实的矛盾。”
“只要有能力体会当事人的感受,就可以跳出语言文字虚构的矛盾,而回到“怎么做都莫可奈何,但是怎么做也都不能算是错”的真实情境。”
“对于那些学生时代有过各种人生梦想的而言,三十到四十岁之间往往会有很深的彷徨或疑惑,不知道自己现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到底能成就些什么,而这些或许正是大多数人必经的生命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