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农民被并称为三农,这个问题在以前就是一个问题,那就是乡下人生活问题。
乡下人是相对城里人而言的,城里人是市民身份,乡下人都是农民身份;农民身份的人生活的周围环境就是农村,农民身份的人赖以生存的行业就是农业,生活的环境、口粮来源,再加上农民身份,所以三农问题在以前就是乡下人生活问题。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经过长久的三农问题解决的实施,三农问题真正变成了三农问题,分别是农民问题、农村问题、农业问题。对,这是又变回来了,其实更准确的说是变的更加独立了。
首先说农民问题,农民变成了进了城的乡下人。为什么说是进了城的乡下人呢?进了城就进了城呗,那该变成城里人才对啊!怎么还是乡下人呢?
因为乡下人进城是进了城的,但是身份还没变,不管你是在城里工作了十年还是八年,是大长一年都在城里只有过年过节那几天才回家,你虽然在城里的时间长过乡下时间的十倍,但是你还是乡下人,你不是城里人。那么你就只能是进了城的乡下人。
所以农民问题说到底是户籍问题,是身份问题。如果乡下人在进城稳定工作一年之后,就被授予了城里户籍,市民身份,那么农民问题也就自然而然的解决了。但是为什么不这么做呢?因为掩耳盗铃或者说打压农民,市民身份的人有这个城市相应的福利待遇,医疗卫生,教育资源这些都是基本的不同;城里人大多是原住民,经过全国性的房产建设之后,房屋居住问题已经不再是问题,相反,对于进了城的乡下人来讲却是大问题,那么如果授予了市民身份,基本的生活保障是不是要解决呢?如果要解决应该怎么解决呢?原来的刚需都被满足的情况下,谁来接手房产这个大摊子呢?
所以不改革户籍问题,就可以不改革乡下人变成城里人的问题,就可以不解决市民身份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就可以把房子继续卖给乡下人,用房子打压乡下人进入城市的积极性,打压农民市民融合的问题。说掩耳盗铃是问题明明存在却不去解决,说打压便在于此。
其实低成本的解决这种农民问题,最好的方法是取消现有的城乡二元制度,户籍也不简简单单的城里人按城里,乡下人按乡下,而应根据出生地来确定身份证编号,将常住地登记入系统,每两年或者一定年限进行常住地更新。
那么一个问题来了,为什么乡下人要进城呢?农民要变成市民呢?且看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