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连发生了两个事。
一个是张伦硕发文怒斥“钟丽缇被子宫绑架爱情”,一个是任素汐回应不实文章“1500个耳光不知是怎么算出来的”。
两个人不约而同地控诉,可以看得出来,现在虚假信息在网络上的泛滥。
“哭着向丈夫承诺会尽快生孩子”。
“吃大量的激素药物来刺激分泌”。
“不给你说虚的,张一曼没人演得过我”。
“拍完无名之辈我久久不能从戏里走出来”。
这些文章里的某些描述,细致得就像在当事人家里安装了摄像头和窃听器一样。
断章取义采访的片段,再加上自己主观的臆测,真假掺半的内容更是让人真假难辨。
虽说作为明星,大到谈恋爱、离婚,小到留个鼻涕、打个喷嚏,都有可能被新闻媒体大做文章,上热搜,引发吃瓜群众热评。
但明星也有隐私权和名誉权,一些夸张甚至扭曲事实的文章,也是某种意义上对他们的网络暴力。
网络暴力中,施暴的一方要比现实世界简单的多。不需要强壮的身体,只需一个wifi连接上网,键盘敲几个字,就能在短短的几秒钟内完成对一个人的辱骂。
人多力量大,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所以一个极小的话题,只要是存在争议,或是意见不统一,放到网络上都会引起一场声势浩大的骂战。
参与其中,亦或本身就是被骂、被误解的对象,不论事情有多小,都会影响人的正常生活和心情。有些承受力比较低的人,可能还会因此抑郁,甚至轻生。
在最近的一期奇葩说里,马薇薇就被证实重度抑郁。
在黄执中的描述中,马薇薇不太敢去人多的地方,因为她只要一想到那些人其中的一两个,就是网络上骂她的人,她就感到痛苦、心悸。
你不知道的是,也许就是曾经不经意的一句留言,就变成了压垮别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
造谣者们之所以有动力,是因为有太多不明真相的人阅读和转发,从而吸引更多人的围观。
网络发文不同于报纸杂志地方就是,每天有那么多新鲜的资讯从人们眼前一闪而过,那些越刺激神经的、越荒诞不可思议的,才越能吸引人的注意力。
归根结底,四处散播的谣言都是一群网络写手,为了满足读者的心理需求,而不惜编造出的谎言。
读者的需求可能是好奇、或是需要被鼓励,本来没有好与坏。然而写手们为了博人眼球,生造出了一些“素材”去迎合这些需求,于是演变成了一场大型的恶性传播。
网络传播的速度之快,成本之低,喂养了一大批不实言论的制造者。
今天谣言可能只是攻击到一些离我们遥远的名人,可明天,也许我们的亲朋好友就可能因为误信了谣言而被伤害。
对于谣言,就像是张伦硕在微博里呼吁的,我们迫切需要法律来约束这些胡编乱造们。同时,安静地做个吃瓜群众,不信谣不传谣,少一些暴力和负能量,多一些理解和宽容。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世界,理性的看待事物和思考,也许会成为我们越来越欠缺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