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父母老后难相处》读书笔记
成年后,每个人都有和父母相处的经历,在相处过程中常常也都发生冲突或者隐忍、无奈、愧疚、愤怒,每个人都以为自己的父母怎么会这么难缠,这本书就告诉我们有许多人都面临着同样的困挠,他们的父母或依赖、或自恋、或控制。到底怎么做才能减少冲突和痛苦呢,让我们看看书中面对不同的父母可以采取的不同方法。
依赖型父母:
依赖型父母在孩子每次要去哪里时,他们可能就开始不舒服,他们希望你们一直在他身边,他们会用生病或敌对的态度让孩子就范。孩子为了父母这种难缠的理由弄得精疲力尽,如果你哪里也不去,影响自己的生活;如果去了,就有深深的愧疚感。
这时候,如果我们能用同情的目光去看待父母这种行为时,则会对父母有了深深的理解。
是什么原因造成她们如此依赖?她们可能在人生初期有过被抛弃感,而引发此感受的事件或许为真,又或许只是她们认为是真。当某人心中潜藏着这种无法抑制的恐惧时,他便很容易不顾一切地抓紧身旁的人,以确保自己不会再度被抛下、这些慢慢化成了他们的人格。儿子没能准时来电、没有在他身边使她感到愤怒,其实那是她逃避儿时痛苦回忆的自我防卫机制、是母亲面对压力时的反应。即便她理智上明知过几天就会见到你,内心深处却不免响起警钟,认定你不回来了,因而陷入恐慌,出现不适的症状,以致得不断确定儿子随时会救她。
当我们能理解,父母的反应并非出于理智,而是那种态度已经跟了她一辈子,他们自己也无法控制时。就能跳脱出父母难相处是因为他们的性格而不是因为我的缘故,就会松一口气。带着这崭新的视野,能更包容父母。
当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时,别让自己掉进指责的旋涡,爱护自己、照顾好自己的需求、设定合理的底线,也多给予父母同情和拥抱。保持冷静,以宽容和同情的态度聆听。父母不会因此停止抱怨,但我们可以给予安慰和鼓励,让父母知道儿女理解她的寂寞和恐惧,在生活中也通过各种可能寻找能为父母带来成就感的事情或角色。
一旦对父母的人格举止有此认识,你就能停止愤恨和受挫,转而同情与怜惜她所承受的折磨。努力回想母亲或其他亲人曾提过有关她早年的任何事情,说不定:“了解我妈之后,我便不再那么恨她了。”还可能:“我因此更爱我妈了。”
泼冷水型父母
泼冷水型的父母喜欢骂人、会打击儿女,要知道他们也并非故意如此。他们是通过指责别人来克服自己的痛苦,这是一种防卫机制。由于他们无法坦然接受自己的缺陷,因而必须把矛头指向他人。父母会如此,是因为内心某种不可解的东西在扰乱,而那不是你的错,也不是他们的错。他们不知道除了黑和白两种极端外,还有灰色地带。他们非常抗拒改变,因为那会摧毁他们终生的自我防卫机制,他们也很难接受自己有缺点或者生活无法自理,因为这就等于要她承认自己已彻底失败。
即使你再怎么对父母采取分裂的行为感到难过和无助,也不会比他们的感受更糟。想跟这种看似无理的父母维持良好关系,关键在于理解他们也是身不由已。别跟泼水型父母讲理,那等于火上浇油。别帮“坏人”说话,否则你也会被列入黑名单,也别试着当心理医生。较好的对策不是说服,而是让她知道你在她身边,认可她的感受,让她知道你了解她的感受,而非攻击她的信念,当然你不必同意她的所有观点。
下次当妈妈骂你时,深呼吸,让那些刻薄的语句从你背后滑落。只要你了解妈妈其实身不由已,那些行为反映的是她严重缺乏自信,而为了驱走这种自卑,她让自己相信周遭人的缺点更多,所以她陷在一种唯我独尊的意识形态中,总是贬低旁人,尤其是最亲近的人。这就是她面对世界的态度。你若开始抵御,会马上加深她的自卑。反之,你若默默承受,她获得自信,就会放你一马。
自恋型父母:
极度自我中心的父母,几乎是永无止境地需要旁人的关注。她们全副心思就只有自己,完全无暇顾及他人,穷尽一切手段让孩子不断呵护他们的自我形象。
这样的父母因为自己的需求大到无力去管他人,她将所有的情感能量都用来保护自己不受伤难过,以致没有剩余的可以给别人。他们也是因为孩童时候的创伤造成的,这些都是他们无意识的表现,他们用这样的方式在对抗一辈子威胁他们的抑郁。
对于这样的父母,唯一可以做的就是降低自己的期待。你是该付出关心,但不该超出自己的底线,损害自己的健康。
控制型父母:
控制型人格自认其观念便是真理,所以他们坚持自己有理。充满控制欲的人什么都要管,无所谓重不重要。他们期盼获得关注,却又不认为自己有资格,于是下意识便以控制手法强迫子女,并且自怜自艾。作为子女的你,以及存在其轨道中的其他人,是他们的救星,使得他们紧紧攀附,不能松手。
父母自己其实并不知道自己有操纵之意,纯粹是空虚和害怕。那些操控行为是出于潜意识,表示他们很怕被遗忘。他们因为儿时的经历,以致恐惧深植于心,随着他们逐渐长大而内化,终生无法消除。他们不断设法避免被抛弃的悲剧重演,而做法之一就是把孩子牢牢绑在身边。若子女不遵照他们的意思,会让他们感受到被抛弃的苦痛。所以他们要竭力预防,成为控制狂。借由支配他们所依赖的人,他们便能有效抵御创作所唤起的抑郁。
所以,虽然父母的掌控和操纵让你痛苦,也比不上他们的痛苦更让人难受。这类行为是出于严重的不安全感与自卑心,他们终生都在此阴影中挣扎。
对于这样的父母,多用“我”的句式来表达,而不是让“你”要怎样。多表达自己的感受,让父母了解到,我们对他们的企图控制有何感受。同时也表达父母的看法对我很重要,但我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这跟我对你们的感情一点关系也没有。
自毁型父母:
自毁型父母非常让人担心,他们酗酒、抽烟、无节制的吃零食,甚至自残。这些往往都起于年少时期的自毁行为,因为某些压力被激起,所以会终生相随。
这些自毁的行为,我们要理解他们是在通过酗酒或抽烟等方法在压抑痛苦的办法,他们借酒度日,是他们面对残酷世界的生存之道。童年的伤痛在他们心底烙下深刻的抑郁阴影,使她企图借助酒精来化解。
对于这样的父母,可以采用写信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愿望和关心。信分为三部分:开头,先强调父母对孩子的意义;中间,父母目前的行为对儿女产生了何种影响;结尾,儿女盼望能跟父母拥有的关系。
恐惧型父母:
恐惧型的父母遇到点风吹草动就会害怕,他们成天害怕这个害怕那个,无端会想像出许多害怕的事情。即便你跟他们解释这些事情不会发生,但没有效果。只要带着同理心看待,就能知道像这样成天害怕的人,他们情绪上所承受的折磨有多深。
我们带着耐心、用心去聆听,尽量了解父母的过往,其中或许有什么细节,可用来帮助他们度过哀痛的过程。
面对所有这些难缠的父母,其实都是一个方向:就是去了解父母行为背后的成因。理解几乎总能带来同情,进而开启一切可能。要知道,那些失落的经验,无论好或坏,决定了他们成为怎样的人,过着怎样的人生。任何的失落、分离、改变,都是非常非常困难的课题。
我们一定要放低期待,断绝父母可能有一天会变得宽容慈爱的想法,明白父母不会成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父母,以往不是,以后也不可能。这确实令人痛苦,但会给你带来新的视角。
每个人总会老,当我们觉得父母的行为无法接受时,我们在年青时便要常常审视自己,不要让自己变成难相处的人。我们从现在就要开始明白:我们在失去、舍弃、放下中成长,这些都是必要的丧失,这样在老年回顾一生时,能更好的与自己和解,原谅自己、善待他人。当有这样的心态时,老年就更容易从日常生活中找到乐趣,对人不失信心,也乐于接受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