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昨天的豆豆老师讲故事,小家伙讲完一本仍然意犹未尽,又拿出一本《新朋友一起玩》的绘本,里面的两个小朋友——可可狮和小米,在抢玩具,小家伙最近也出现了抢玩具的现象,正好抓住机会引导。(他的天赋测评内省管理是排第一的,教育时不宜直接讲,借由他人来侧面教育会更好)
: 宝宝你看,可可狮想要小米手上的积木,小米不愿意,怎么办呀?
(绘本里可可狮抢小米的玩具,小米哭了,小家伙伸出手去拍可可狮,嘴里说着“打,打”,老母亲哭笑不得)
: 宝贝是看到小米哭了,你想保护小米是吗?
: 是…不能抢玩具
: 哦…可可狮抢玩具是不对的,宝贝手力气大了些,可可狮会疼的,他也会哭哦。我们可以告诉可可狮用别的办法拿到玩具,比如有什么办法呢?
: (想了一下)可以交换!
: 豆豆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没错,可以用其他的玩具交换,还有别的办法吗?(小家伙开始想,说不出来,我给了点提示)
: 轮流玩可以吗?
: 可以
: 还可以一起玩,对吗?大家合作搭一个更高的楼房,是不是很有意思啊?
: 对的!一起玩真开心!
划重点:3岁以前的孩子很不讲理,不仅认为自己的东西是自己的,而且把别人的东西,也会认为是自己的。他们看到别人有好玩的或好吃的,就会去抢。其实,这是因为他们只顾建构自己的自我意识,想不到别人也有自我。
大概从2岁左右开始,孩子产生了“自我”意识,也逐渐建立了“所有权”的概念:合起来就是有了我、我的、我的东西的概念。在这个阶段,在他们心目中,所有的东西都是“我的”,其实是他们通过刻板地划分物权,以此来获得关于“自我”的概念。此时,他以为他的、他喜欢的、他想要的东西都是属于他的。并没有意识到别人也有“我的”这种观点,也不明白为什么要跟别人分享。所以,此时“自私”是正常现象,甚至是通向“分享”的必经之路,他们必须经由心智成长的历程,才能逐渐领悟、学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