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这一年,听得最热的词就是“认知、知识管理……之类的词,这一年互联网走进知识收费的元年,这将是一个个体崛起的时代。
凯文•凯利在《技术元素》里面提过 一个概念,叫1000定律。他说未来的手艺人、音乐家,可能只需要1000个铁杆粉丝,就足够养活自己了,你出什么他们就买什么,这辈子就足够了。由此可以想象,未来时代,各个超级个体自成一体在网状的世界里,通过粉丝团、铁杆的支持,实现财富自由之路。但又与周围其它个体发生链接,每个个体相互支持、依赖,共同成长。
超级个体是怎么样的?他不是一个人,他是一类人,他们都有相同的特征,有类似的成长道路,有一股群体力量影响一批或若干群众。他持续的自我更新和自我迭代,不断地生产信息和发散力量,不断地产生链接,不断地创造、探索又自我复原 ,逐渐地形成 一个巨大的网络节点 ,在热爱的领域努力地玩。超级个体是一个在这个时代有机会自我驱动、自我创造,也自我成就的这么一个人。
目前表现为超级个体的代表为:罗辑思维罗振宇、咪蒙、彭小六……平台有以得到、喜马拉雅等APP上的代表有:李笑来、古典、吴军、万维钢、萧秋水、张德芬、吴晓波……一时间各行各业的都能找到对应的老师、行家的课程……
那么超级个体都有哪些特点?
首先,超级个体有一定知识积累。想想罗辑思维罗胖,他之前也是央视的主持人,现在只不过换了个形式,目标群体了发生了变化而已;咪蒙能持续写出十万十的文章,这也离不开她十来年在报社的编剧写作经验……正如古典老师所说:“并没有人从零开始,瞄准规划,然后成功。大部分人都像鱼雷一样,一边往前走,一边左右看,突然遇到一个机会,“啪"就火了……这群人之所以火之所以成功靠的是多年的积累,加上互联网的手段,用不同的视觉呈现不同的知识服务给用户耳目一新的知识享受。以产品的形式出现服务于客户,每个产品在平台出售,但却不依附,就象得到APP上的大咖也可以到喜马拉雅或者其它平台。目前大多的知识服务以某个细分行业打包课程进行为时一年服务的居多,且目前来看,也是最好的形式。
其次,超级个体以社群出现。所谓超级个体,他不是单打独斗,他有一批早期的铁杆粉丝。这批铁杆粉丝毫无条件地追随,无论他们说什么,推荐什么,他们都会第一时间支持、并为之宣传,转发到自己的群体内,形成口碑效应。他们是一个共同体,他们有相同的属性,他们对自己拥趸者跟随,并以群体的方式出现。
还有,超级个体持续升级、迭代。成功、火一把不是超级个体的目的,不是终终点,而只是里程碑。象打怪过程中通关,打完这关还有下一关。他们是一直不断向前跑的人,他们一边在奔跑还一边升级自己,当然后面还带着若干追随着一起往前跑去,而超级个体就是这支队伍的领跑者。偶而有优秀者,跑到队伍前面或者甚至比领跑者跑得更快,也许这些领跑者又重新裂变出另外的超级个体,重新去领跑别外一去队伍,如此往复。
超级个体持续勤奋,死磕自己。正如歌里所唱的: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 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超级个体,专注自己,花钱买别人时间。他们专注于自己熟悉、精通的领域,在擅长的疆土上死磕自己,不断精进。对于他们不擅长的,他们愿意并且舍得付费去请专业的人去帮他们解决问题。而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自己打造个人能力上。
超级个体是一个网状节点,他们独立但不孤立。他凭借个体的影响力,影响一批人,与这些被影响的人又发生链接,共同成长、一起分享及精进,由这些链接又产生这个节点以外其它的链接。跟其它超级个体紧密联系,共同依赖,共同成长,在一个庞大的网络节点里,你可能是几个超级个体的用户或粉丝,同时又是其它用户的领路人。在一个群体内不可分割,共同依存。
不进则退。这真是最好的时候,也是个最坏的时代。好在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你想成为的自己;不好的是,你得跟着时代的脚步前进,不然还真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内心涌起一阵激情澎拜,机会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关键在于每个人是否能把握住,谁速度快,谁更能快速成长,是领路人还是跟随者,请君自便。
人生没有终点,如果说死是人的终点,那些死后几百年还影响人类行为、思维的大家又怎么说呢?据说动物界,有一种没有脚的小鸟,一生都在飞行,即使累了困了,也只会睡在风中,一生只有一次降落,那就死亡来临的时候。有时人也象这种鸟,一生都无法停歇下来,终生劳累。思考一个又一个问题,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好在我们双脚能平稳踩住地面,能停下来想想,我们到底想要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方式,有什么资源可用呢?
想好一切,做好准备,开启属于你的个体时代吧!
部分资料参考:来自于古典《超级个体》,如果你也感兴趣,一起来订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