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一代人耳边有太多的富豪故事萦绕,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开公司的想法,仿佛遇到一个好的机会就能够功成名就。
这种现象的产生与中国近代的历史发展是分不开的,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国家经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产生了无数的机会,也造就了无数的富豪,里面不乏大字不识的文盲,很多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怎么富起来的。在心理学中有一个理论叫归因理论,一个人在成功面前,更容易将成功的原因归结为自己的因素,而忽略了客观因素的作用——社会潮流。
这些社会现象,给了人一种错觉:读书有什么用,能赚到钱,有能力才是真的。至于能力是什么?天知道。有人称之为交际能力,也就是人脉,有人称之为资源,也有人称之为胆大敢做,能抓住机遇。
然而这些都没有直指问题的本质,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中国富豪成功的本质只有一个,不对称,信息的不对称和权力的不对称。
这两种不对称在当时造就了大批的倒爷存在,利用信息的不对称在政策不同的地区倒卖存在巨大差价的物品,利用权力的不对称将国家管制物资倒卖给民营企业,以后非常多的大企业家也是在这时完成了自己的原始资本积累,如日后名扬股市的杨百万,如中国房地产龙头老大万科的创始人王石。
他们的故事犹如传奇,杨百万只因为无意间在报纸上看到了其他地方的国债跟本地价格不同,手拎一只麻袋完成了百万财富的积累,王石只是让饲料厂的玉米由从香港采购变为了借助他从东北采购。
这些需要读书和积累吗?不需要。但这些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发生的特殊事件,并不能代表历史的主流,它是历史发展不可避免的波折和小插曲。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汹涌而来,政治和信息的透明度越来越高,机会主义越来越少了,你知道的信息,别人上网上一看也全知道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感觉能赚钱的机会越来越少,感叹生不逢时。
那么,在这个信息充分流通,越来越透明化的社会里,没有了这些暴富的机会,你还可以靠什么?
靠的是真本事。如果真有什么机遇,也是源于自身深厚的积淀对于未来趋势的精准判断。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它依靠你日积月累的读书学习,依靠你良好的习惯无数个日夜积累的优势,在这个漫长而又寂寞的过程当中,你才可以慢慢的拉下别人一段,才可以比别人更成功一些。成功需要比过去更长的时间,这是一个公平的年代。
明朝时期江南有四大才子,分别是祝允明、唐伯虎、文徽明、徐祯卿,文徽明的画像最丑,因为那三位才子,根本没有机会老成这样,江南四才子中祝允明出生最早,活了66岁;徐祯卿出生最晚,却迟到早退,只活了32岁,唐伯虎和文微明同年出生,唐伯虎54岁就死了,文徽明却一直活到89岁,也就是说,在其他三位都去世之后,文徽明又坚强的,一缺三的活了33年,于书法上的成就也是4人之中最高的。
四大才子之中,以唐伯虎才华最盛,16岁中秀才,29岁第一次乡试便高中解元;而同岁的文徽明则是个“学渣”,一生最高学历就是个秀才。很多人都不看好他,除了他父亲。唐伯虎高中解元之日,正是文徽明落榜失意之时,他在外地当县官的父亲写信来告诉他:“儿幸晚成,无害也。”
文徽明性缓,沉静,温厚。当其他几位流连于灯红酒绿,他却沉迷于青灯黄劵,这一沉迷就是一辈子,文徽明从艺术的角度,诠释了书法的高度与慢慢成长的含义。
明人冯梦龙说:“人有早成,也有晚达。早成者未必成,晚达者未必不达。”这是对三世报恩的老门生所发议论,却也像是对唐伯虎和文徽明的人生感叹。人生那么长,着什么急呢,像文徽明那样,好好活着,慢慢成长,多好。
社会的发展在向着越来越公平发展,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也越来也趋于真理,这是历史潮流的趋势,或许会有波动,但不可逆转。目前发达国家阶层流动越来越小,也就是说从贫穷阶层到富裕阶层越来越难。
这很好理解,当一个社会高度发达之后,机会主义越来越少,成功的代价越来越大,你只有比别人更努力,通过几十年积累的差距,才能改变现在的生活状态,这个过程,是几十年,这在改革开放初期,可能只是看了一眼报纸的问题。
机会主义越来越变成一个小概率的事件,小到很多人等待一辈子都没有遇到。中国的社会正在向着这个方向发展,并且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我们可以看到,获得成功的人学历越来越高,很多人甚至是海外留学归来。高考是公平的,它考的不仅仅是成绩,还有耐得住寂寞坚持做一件事情的能力,持续不断的学习的能力,并以此为界,划分阶层。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一个拼实力而不是拼机会的年代。
所以,年轻人,请慢慢成长,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就如马拉松长跑一样,只有掌握适当的配速和节奏,才能跑到终点。努力该是一种很温和很舒服的状态,那种状态让你感觉生活中存在一种向上的张力,让你欣喜。没有哪个人能够通过意志去坚持做一件事情,能坚持做一件事情的动力一定来自于这件事情本身。
作者介绍:陈显龙,房地产从业者。
爱生活,爱运动,爱思考。
微信公众号:sikaode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