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小确幸的人生,不过是干巴巴的沙漠罢了。 ——村上春树
“小确幸”一词出自村上春树的随笔集《兰格汉斯岛的午后》,由翻译家林少华直译而进入现代汉语,指的是生活中“微小但确切的幸福”。
记得最早在18年的时候,跟随社群打卡学习,会记录每日的“小确幸”。
初见“小确幸”概念,只当新鲜,也仅此而已。当时更多的流于形式,只是记录,不知道记录背后的深层含义。
认知随着学习不断升级和迭代,时隔3年多,今日再学习,体会更加深刻。
今天,同样在社群学习,会进行感恩日记的记录。感恩记录就是如同“小确幸”般的存在。
在昨天看到《自律100天,穿越人生盲点》对小确幸的介绍后,让我对小确幸背后的底层思维清晰起来,认知更加丰富。
村上春树在一个电台节目中表示他的小确幸多得数不胜数,例如:
1.买回刚刚出炉的香喷喷的面包,站在厨房里一边用刀切片一边抓食面包的一角;
2.清晨跳进一个人也没有、一道波纹也没有的游泳池脚蹬池壁那一瞬间的感触;
3.得以结交正适合穿高领毛衣的女友;
4.手拿到刚印好的自己的书静静注视;
5.目睹地铁小卖店里性格开朗而干劲十足的售货阿婆。
以上几项是村上春树的小确幸清单。
村上春树称为的这些“小确幸”,其实就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提示着人们,即使发现当下的生活已经是苟且遍地日渐荒芜,也要主动发现生活的美好,唤醒我们内心的欢喜,用小确幸来滋养我们的心灵。
小确幸就是生活中小小的幸运与快乐,是流淌在生活的每个瞬间且稍纵即逝的美好,是内心的宽容与满足,是对人生的感恩和珍惜。
像现在每天的感恩日记,记录幸福美好的时光,每每写下那些事项时,内心都是欢愉的。写的时候,能感受到柔软的内心。
践行“小确幸”记录,重拾美好和幸福时光。
小确幸功效
①小确幸让身体更健康
有人做了这么一个实验,把受试者随机分成三组,让他们在接下来的10周内,用日记本每天记录不同的事件。
第一组,记录让自己感到欢喜的事件;
第二组,记录让自己感到恼怒的事件;
第三组,记录任何一件对自己有影响的事件。
10周之后,实验者发现“欢喜组”的成员明显变得更加乐观了,幸福度提高,健康程度都比另外两个小组要好。在这10周之内,“欢喜组”的成员见医生的频率明显低于另外两个小组。
②每日“小确幸”让我们突破“享乐适应”
当有一件好事出现的时候,人们会觉得可以带来很长时间的快乐。不过,人们往往会高估快乐的长期影响,也就是说,快乐持续的时间可能比想象中更短一些。
有研究表明,婚姻的幸福感一般在两年后就消退了,一份新工作的“蜜月期”一般是一年左右,而那些更微小的快乐,比如一块好吃的蛋糕、一个漂亮新发型带来的快乐,持续时间更短。一旦快乐消失,我们就会去追求下一个快乐。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作“享乐适应”。
研究人员认为,享乐适应是一种保护机制,可以防止外界刺激对我们的内部状态产生太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快速的适应会让人质疑自己在追求幸福时做出的选择。快乐过后,人们会怀疑自己选错了婚姻,或者某份工作并不适合自己。
心理学家谢尔登、索尼娅和史凯德在一篇论文中分析了影响人们幸福感的因素。他们发现,在影响人们幸福感的因素中,大约50%来自性格和遗传等固定的特征,10%受环境影响,剩下40%在人们的控制范围之内,也就是可以人为改变的。谢尔登介绍了两个保持幸福的关键:感恩和多样化。
首先,感恩是指你要有意地品味某件事的状态,或者有意地培养感激之心。在某个特定时刻,通过更慎重地关注自己快乐的根源,你会将这种快乐保持更长的时间。比如,在旅行的时候,你可以好好回忆一下自己的现状,想一下和伴侣一起旅行有多幸福。谢尔登说,这种想法能让你更多关注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另外,在逆境的时候同样提醒自己心怀感恩,也能延长幸福感。
其次,多样性也可以让人获得更长久的快乐。如果“每天都有很多难忘的、积极的事情发生”,你的大脑就不会很快适应任何一件事情。所以,你可以多尝试不同的能让你快乐的事情,“你的经历越多样化,就越容易记住,也就越容易对你的幸福感产生影响”。
我们通过记录“每日小确幸”,不仅让我们总是对生活中的美好心怀感恩,而且让我们通过多样性的记录让自己的快乐持久。
小确幸的功用这么好,坚持践行。可以把它作为自律100天的一个微习惯进行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