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患者的反思
拖延者的信条:1、我必须要做到完美。2、我做每件事都应该轻而易举,不费力气。3、什么也不做,要比冒失败的风险更为安全。4、没有什么是我无法做到的。如果不能把事情做好,那么它就根本不值得去做。5、我必须避开挑战。如果我成功,有人就会受到伤害。6、如果这一次我做得很好,那么我每次都应该做得很好。7、按照别人的规定做事,意味着屈服和失去掌控我不能承受失去任何人或任何事物。8、如果我展现真实的自己,人们不会喜欢我的。9、总有一个正确答案,我将一直等待直到发现它。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中了其中一条?反正我是中了好几条,我是那种用稿纸写字,写好了一半但其中一个字错了我就会撕了重来,写到后面发现自己写的不好那我会放弃自己要好好写一篇文章的想法,然后就随便了事。这有一些完美主义的感觉,但其实是适应不良型的完美主意者。本想把所有事情都做好,但最后却是什么也没做成。
对于完美主义者,心理学家甄别出两种类型,一种是适应型的,一种是适应不良型的。一个适应型的完美主义者对自己要求很高,并且相信自己的表现能够与之相符。这样一种能够如愿以偿的完美主义,感觉上去就像一个人本性的一部分,也是一个人自尊的基石。然而,一个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者对自己要求也很高,但是却对自己不抱希望。 在适应不良型的完美主义中,你对自己的要求跟你对自己表现的期待之间存在着一种矛盾,所以你更容易去自责,也更容易感到消沉,你的自尊因而也处于较低的水平。所以,这类完美主义者多会因为事情不能达到自己的理想状态而选择拖延去逃避现状。
无论从什么时候开始拖延,一旦开始,就很难停止。拖延除了作为一种自我保护的心理策略之外,它也是源于你对生活的一些顽固信念。还记得读初中时,考了班级第一名年级前十九名时,我高兴的回家告诉父母时,本想着会得到夸奖,但谁知得到的是讽刺。“我以为考了年级第一呢,年级十九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可能从那时起,我对什么都不怎在意了,因为无论如何我都不可能会做到最好。长大后,做事情都是不争不抢,随意就好。直至发现自己拖延很严重了,才想着要怎样去改变一下这陋习。
那么多年的拖延,要怎么才能去改呢?结合自身经历,我的建议是先分析自己的拖延症是那种情况,有恐惧失败(我的就属于这种)、恐惧成功、恐惧在争夺中失败、对亲近与疏远的恐惧。第二找到自己拖延的深层次原因,从潜意识里造成你对事情的看法的根源。第三与自己和谈,告诉自己拖延对你并没有什么帮助,是真心想要改掉拖延。第四步是给自己制定计划,先罗列自己在那些事情上爱拖延,给自己制定时间计划表,按要求完成并有相应的鼓励(后期在具体谈)。这是我个人粗浅的一些看法,以后还会继续学习,深入了解拖延症的形成及解决办法,也早日克服自己的拖延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