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班的通勤上,微博突然弹出特别关注的新动态,是他的。
原来这家伙最近做起了家教。老板说学生喜欢他帅,他回复说希望学生更多喜欢他的解答。我的嘴角不由自主的上扬,他还是那么认真的倔强,好像回到最初认识的模样。那一天他对我做了三遍自我介绍,结果第二天,我才把长发扎起,他就把我忘了,真是个讨厌的笨蛋。
我忍不住往下翻他的微博,有诗和风景,有美味的早餐,还有对自己是单身狗的暗暗嘲笑。这一年一共才5条动态,我却反复的看着,看每一条留言,每一个点赞,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细细揣摩,试图发现其间零星的那么点点痕迹。我觉得自己简直疯了,就因为这么屁大个动态就乱了情绪,一会想到这个,一会想起那个,眼泪止不住的往外涌。
也许是因为,眼下这个相亲对象的各种不足悉数暴露出来,不禁让我对比起他的好了吧。
我记得快分手那会儿,脑子里全是他的不好,每天24小时滚动播出,越来越坚定了我跟他断掉的想法。不是有这么句话嘛,“分手时你骂他有多渣,当时的你就有多瞎”。所以那段时间我脑子里的两个小人,一个像许多女生一样,数落着他的不是,一个却在努力回忆着当初看上他的理由。
仔细想来,当时那些让我心动的点还是没有变,变的只是我看他的角度。但是两个人在一起,真的不能只有颜值、美食和无缘无故的迷恋。
大数据显示,现阶段95后男女找对象最看重的是“三观”,最不在意的是“学历”。
而最初动摇我和他的恰恰就是“学历”二字。
高考差一百分差的也许只是智商,但是大学你在哪里念了四年,你跟什么样的同学交朋友,你周末到哪里玩等等都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你。
你不得不承认,女生寝室里如果有一位美女,毕业时候全寝室都变漂亮了。你不得不承认,有个学霸在寝室里,能够提升这个寝室的整体学习水平。你不得不承认,从开学第一天就开始集体逃课泡网吧的室友,到期末也跟一起挂科。一个学校的整体纪律、风范、文化等等也在无时不刻影响着你。当然,这里不排除特例。
这就是为什么到处都在看学历,看的绝不仅仅是你四年前的成绩,而是你四年来所受的教育。如果你能理解这个,那是不是也能明白,学历也关乎着三观呢。当然了,三观是你从出生到现在这几十年来,一天天的接受家庭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等各种外界因素影响,然后不断消化,提炼,再反馈出来的主体思想观念以及行为表现,并没有一个分数可以拿来衡量。
我个人也非常反对只看学历的找对象,反对全按父母的标准来找对象,反对没有感情的凑合。所以其实我和他后来真正的分开,是两个人一次次犯的错误叠加起来的结果。我们甚至没有一句明确的告别,就默契的断了联系。我在父母的威逼利诱下,再次开启了挣扎的相亲模式,而他在沉寂了一个多月后,重新开始了阳光的新生活。
也许填满时间,让我忙得没有空隙想你,是分手后的正确姿态。但是偶尔的想起,没有加回来的微信,一遍遍翻看着动态却不敢留言的小心思,也说明不了什么。因为我知道,回不去了的,终有一天还是得放下。心里曾经写过你名字的位置,只不过还在等着被一个足够好的人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