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家在农村,离镇上市场有3公里左右路程,那时候路不好,都是泥路,交通又不方便,人们出门一般就踩单车。
很多老人不会踩单车,出门几公里都是步行。
想要买点什么,要么在村里士多买,要么等到“圩日”,去“趁圩”,到镇上集市买。
“趁圩”,就是赶集的意思。“圩日”,是指各个地方的人们自发约定赶集的日子。
我们镇上的“圩日”是逢每个1号、4号、7号,很多卖家也会集中在这些日子把货物拉在集市卖。
除了商家卖东西,也有很多附近村子的大叔大婶把自家种的菜、养的鸡、做的手工等等拿来卖。
哪怕不买东西,看看也很有趣。
所以那几天会比平时更多东西卖,也吸引更多人来逛街,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热闹得不得了。
农村小孩子最喜欢“趁圩”,平时少见这些场面,拉着父母的手,边走边看,看到什么都是新鲜有趣的。
有很多平时没见过的、没吃过的,太多太多有趣的人和事。
等父母买完东西,撒个娇,买点好吃的,就是最开心的一天。
直到今时今日,我们镇上还保留这个“圩日”。不同的是,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村村都有水泥路,家家都有各种交通工具代步,买东西再也不用等到这些固定的日子才来买。
偶尔,我也会带上孩子们回镇上“趁圩”,在热闹的集市中重温一下小时候的乐趣,和他们讲讲小时候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