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自信似乎是我们的天性。与此同时,我们又习惯性地低估他人。选择性输入,使得我们只能看到自己想看的部分,而忽略那些本应该被注意到的优点。
比如他虽然已经坚持写了半年的文章,不过写的还是很烂。她虽然已经坚持跑步半年了,但还是很胖等等。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感觉自己在平均水平之上的想法经常在脑中呈现,每当自己要选择一个突破,要选择努力,这个想法就会跳出来,麻痹自己:你看,你的同事和朋友都在玩,你要适当地玩,在玩中学习,更何况你的水平是在大多数人之上的。
用这种手段麻痹自己的人,其实不在少数。他们最常见的表现就是:永远只选择“比下有余”。
我可能不算好,不过我比那谁谁谁强。我可能这方面不如他,不过我在其他方面可不比他差。
“劳逸结合”固然没有错,不过它不应该成为逃避困难的借口。实际上,能否拉开差距都取决于你是否硬着头皮把最难的部分啃下来。
别人在玩,那可能是因为已经攻克最困难的部分,而如果你只选择做简单的工作,那就不要用劳逸结合的幌子为自己找借口。
如何成为前20%的那群人。有的时候可能方法并不复杂:若是你能做到长期持续,就足以淘汰掉80%的竞争者了。
这其实还算是保守估计,不信你看看周围人有多少还记得自己许下的新年愿望。
你甚至不一定要做的足够好,只要能够不停的向前迈进,你就会发现其实能够陪你走完这段路的人并不多。
最简单的,看我们的演讲训练营,现在还剩下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