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说什么——听话照做
01
在书店发现了这本罗大伦的《弟子规说什么》,赶紧买下把它作为送给儿子的礼物,本希望孩子能够读经典,重视传统礼仪。
可是事与愿违,几天后,孩子连书的封胶都没有打开,于是,这本书就“顺理成章”成了我自己送给自己的礼物了。
这本书说的很好,《弟子规》实际上不是给孩子看的,而是给父母给家长看的。
因为只有家长懂得其中的原理,并且能够以身作则,这样孩子在读诵《弟子规》的时候,才能做到知行合一,培养习惯。
我以前爱让孩子读《三字经》,现在发现更愿意孩子读《弟子规》,因为《三字经》可能更多是知识性的东西,而《弟子规》更侧重培养一个人的品行,而道德品行我认为是古代传统文化教育的精髓所在。
02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讲得很透彻,简简单单的一两句话,作者能深究背后的深意,并且结合实践的案例,同时还有一个课后练习,启示或者是引导我们怎么样去真正的实践《弟子规》。
首先深有感触的是四个“父母”——
父亲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简单的来说,这就是孝的核心。因为“百善孝为先,家和万事兴”。
只要孩子能够在家孝敬父母,他在外就能够与人和谐相处,就容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论语》里面也讲到:
“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故“孝”为“仁”之根本,教育孩子首先要做到“孝”。
怎样做到“孝”?简单概括就是4个字——
听话照做。
你想,如果能够对父母毕恭毕敬,能够有礼貌听话照做,这个人大概率是个守规矩的人,是个有德之人。
03
有一次,孩子跟妈妈大吵大闹,还眼泪汪汪。
然后,我让他读了《弟子规》这几句话,对他说,你不能和妈妈顶撞,你看《弟子规》就说了:“父母责,须顺承。”
然后孩子马上反问:“父母也有错误的时候啊?”然后我对他说,的确,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父母也有可能犯错。
《弟子规》里面也说了,“亲有过,谏使更”,但是要“怡吾色,柔吾声”,万一“谏不入”,则“悦复谏”,这么一说,孩子就无言以对了,也能够马上心平气和下来。
04
所以,《弟子规》的这些金玉良言,远比我们自己苦口婆心的讲道理好的多。现在,我也让孩子们每天都自己去读一读《弟子规》,也学着古代读书人那样,向长辈鞠躬作揖,去感恩,然后读着读着,他心态也会容易平和,对父母的一些态度、言语都好了不少。
先在行为上去尊敬父母长辈,那么以后就更容易守规矩、树家风。
这种传统教育方式的确其独到的地方,父母和孩子,生来本就不是平等的,虽然我们需要聆听孩子的心声,但是不能什么事情都跟他辩论是是非非,过于讲究所谓“民主”。
有时,也需要植入一种长幼尊卑的理念,因为我是父母,我是长辈,所以你就要敬尊长,听话照做。
这样,一切都会变得和谐而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