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鍾鼓樂之。
序:“關雎,后妃之德也。”
瑞辰案:
【駁斥“后妃求賢”】
- 序以關雎爲后妃之德,而下云“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正謂詩所稱淑女爲后妃,非謂后妃求賢也。
【淑女指后妃】
- 首章毛傳云:“后妃説樂君子之德無不和諧,又不淫其色,慎固幽深,若關雎之有别焉。”
- 又言:“后妃有關雎之德,是幽閒貞静之善女,宜爲君子之好匹。”
- 皆以淑女指后妃。
【后妃德盛,但無求賢義】
- 二章傳云:“后妃有關雎之德,乃能供荇菜,備庶物,以事宗廟。”
- 三章傳云:“德盛者宜有鐘鼓之樂。”
- 亦謂后妃德盛耳,未嘗有后妃求賢之説也。
【后妃求賢説的由來】
- 后妃求賢之説,始於鄭箋誤會詩序“憂在進賢”一語爲后妃求賢。
- 不知序所謂進賢者,亦進后妃之賢耳。
【結論:孔疏后妃求賢說是錯的】
- 孔疏不悟序及毛傳與箋異義,概以后妃求賢釋之,誤矣。
關關雎鳩
傳:“關關,和聲也。雎鳩,王雎也,鳥摯而有别。”
箋:“摯之言至也。謂王雎之鳥,雌雄情意至,然而有别。”
瑞辰按:
【關作𠴨】
- 玉篇:“關關,和聲也。或作𠴨。”
- 廣韻:“𠴨𠴨,鳥和鳴也。”
- 關、官雙聲,故關或作𠴨。
- 然𠴨字不見説文,蓋後人增益字也。
【雎鳩為鷙鳥,鷙鳥即王雎,駁斥鄭箋、孔疏】
- 釋文:“摯,本亦作鷙。”
- 左氏昭十七年傳:“雎鳩氏,司馬也。”
- 杜注:“王雎也。鷙而有别,故爲司馬,主法制。”
- 是雎鳩實鷙鳥,傳本作“鷙而有别”,義取有别,非取其鷙,故傳下云“若關雎之有别焉”。
- 鷙或假借作摯,鄭箋因訓摯爲至,非傳恉也。
- 孔疏合而一之,誤矣。
【訓乖局為乘居,說明關雎雌雄有別】
- 淮南子泰族訓:“關雎興於鳥,而君子美之,爲其雌雄之不乖居也。”
- 據方言“飛鳥曰雙,雁曰乘”,廣雅“乘,二也”,列女傳“雎鳩之鳥,猶未嘗見其乘居而匹游”,是淮南“乖居”乃“乘居”形近之譌,與毛傳取其有别同義。
- 漢張超誚青衣賦:“感彼關雎,性不雙侣。”
- 亦取其有别也。
【雎鳩為白鷢,白鷢即魚鷹】
- 又按説文:“白鷢,王雎也。”
- 據爾雅釋鳥,“雎鳩,王雎”與“鸉,白鷢”分爲二鳥。
- 邵晉涵爾雅正義謂:“雎鳩卽今魚鷹,以目驗之,其色蒼黑。”
- 焦循曰:“魚鷹尾短,飛則見尾之上白,故説文以王雎訓白鷢耳。”
在河之洲
傳:“水中可居者曰洲。”
瑞辰按:
【洲為州的俗字】
- 説文:“水中可凥者曰州。水𠣘繞其旁,从重川。”
- 引詩“在河之州”。
- 今毛詩、爾雅作洲,俗字也。
【韓詩以“在河之洲”明其有别】
- 後漢書馮衍傳注引薛夫子韓詩章句曰:“詩人言雎鳩貞絜,以聲相求,必於河之洲蔽隱無人之處,故人君動静退朝,入于私宫,后妃御見,去留有度。”
- 是韓詩以“在河之洲”明其有别,爲箋義“摯而有别”所本。
窈窕淑女
傳:“窈窕,幽閒也。”
瑞辰按:
【窈窕合訓為好】
- 廣雅:“窈窕,好也。”
- 窈窕二字曡韻。
【窈、窕各可訓為美】
- 方言:“窕,美也。陳楚周南之間曰窕。秦晉之間,凡美色或謂之好,或謂之窕。”
- 又曰:“秦晉之間,美心爲窈,美狀爲窕。”
- 蓋對言則異,散言則通爾。
【窈訓為幽】
- 説文:“窈,深遠也。”
- 幽、深義近,幽與窈亦雙聲也。
【窕訓為姚】
- 窕與姚通,姚冶一作窕冶。
- 説文:“姚,美好也。”
- 方言:“窕,好也。”
【窕訓為閒】
- 窕又訓閒。
- 爾雅:“窕,閒也。”
- 方言:“窕,言閒都也。”
- 閒都亦好也。
【窕訓為嬥】
- 又窕與嬥聲近。
- 廣雅釋詁:“嬥,好也。”
- 釋訓又曰:“嬥嬥,好也。”
- 合言之則曰窈窕。
【毛傳“幽閒”義為儀容好】
- 傳云“幽閒”者,蓋謂其儀容之好,幽閒窈窕然。
- 文選李善注引薛君韓詩章句云:“窈窕,貞專貌。”
- 楚辭王逸注云:“窈窕,好貌。”
- 廣雅釋詁:“窈窕,好也。”
- 義皆與毛傳同。
【窈、窕都有深的含義】
- 爾雅釋言:“冥,幼也。”
- 幼,或謂卽窈之假借。
- 説文:“窈,深遠也。”
- 釋言又曰:“窕,肆也。”
- 據説文:“窕,深肆極也。”
- 極深爲肆,是窈、窕皆有深義。
【窈窕合言也有深的含義】
- 窈窕通作窈窱,又作杳窱。
- 説文:“杳,杳窱也。”
- 廣雅:“窈窱,深也。”
- 幽、深義相近。
- 或以狀宫室之深邃,班固西都賦“又杳窱而不見陽”是也。
【本詩的窈窕不取深義,駁斥孔疏】
- 至此詩窈窕,則不取深義。
- 箋云“幽閒處深宫貞專之善女”,亦謂幽閒貞專之善女處於深宫耳,未遂訓窈窕爲深宫也。
- 孔疏謂窈窕爲“淑女所居之宫形狀窈窕然”,殊誤。
君子好逑
傳:“逑,匹也。”
箋:“怨妃曰仇。”
瑞辰按:
【好逑即好仇,好仇即好妃,即嘉耦】
- 箋義本左傳,其實仇與妃對言則異,散言則通。
- 好仇,猶言嘉耦也。
【逑通仇】
- 傳、箋逑仇異字,據説文逑字注“又曰,怨匹曰逑”,“仇,讎也”,是讎怨之仇當作仇,逑匹之逑當作逑。
- 爾雅“仇,匹也”,注引“君子好仇”。
- 據孫炎云“相求之匹”,則孫本當作逑。
- 毛詩古文多假借,仇與求雙聲,故經文及傳、箋皆借仇爲逑,釋文“逑,本亦作仇”是也。
- 逑通作仇,猶虞書“旁逑孱功”,今堯典逑作鳩也。
- 至今釋文、正義本經傳皆作逑,乃後人私改,臧氏玉琳經義雜記言之詳矣。
【逑異文為㐜、朹】
- 太玄、方言有㐜字,又逑字之異文。
- 據方言“朹,仇也”,集韻引方言作“㐜,仇也”,則朹卽㐜之訛耳。
參差荇菜
傳:“荇,接余也。”
瑞辰按:
- 參差雙聲。
- 説文木部引詩“槮差荇菜”,又竹部“篸,篸差也”,糸部“縒,參縒也”,並字異義同。
- 荇,釋艸作莕,説文以䓷爲莕之或體,荇卽䓷之省。
左右流之
傳:“流,求也。”
瑞辰按:
【流義為求】
- 流、求一聲之轉。
- 爾雅釋詁:“流,擇也。”
- 釋言:“流,求也。”
- 擇與求義正相成。
【流通摎,義為求、取】
- 流通作摎。
- 後漢書張衡傳注:“摎,求也。”
- 文選思玄賦作樛,舊注亦云:“樛,求也。”
- 求義同取。
- 廣雅釋言:“摎,捋也。”
- 捋謂取之也。
【“采之”、“芼之”義與流同】
- 四章“采之”,五章“芼之”,義與流同。
- 廣雅釋詁:“采,取也。”
- 又曰:“芼,取也。”
- 爾雅:“芼,搴也。”
- 搴亦取也。
- 傳訓芼爲擇,蓋謂擇而取之,猶流之訓求又訓擇耳。
【芼通覒,省作毛】
- 芼者,覒之假借。
- 説文:“覒,擇也。讀若苗。”
- 繫傳引詩“左右覒之”,玉篇引詩亦作覒。
- 説文芼字注云“艸覆蔓”,引詩作芼。
- 又省作毛。
- 羣經音辨:“毛,擇也。”
- 引禮“毛六牲”。
【駁斥先儒訓芼爲芼羹】
- 詩變文以協韻,故數章不嫌同義。
- 先儒或訓芼爲芼羹之芼,失其義矣。
寤寐求之
傳:“寤,覺。寐,寢也。”
瑞辰按:
【提出觀點:寤寐即夢寐】
- 寤寐,猶夢寐也。
【寤有夢義】
- 説文:“覺而有言曰寤。从㝱省。一曰,晝見而夜夢也。”
- 周官占夢“四曰寤夢”,鄭注:“覺時道之而夢。”
- 卽説文“一曰晝見夜夢”之義。
【夢亦通寤】
- 而凡夢亦通言寤。
- 左傳鄭莊公寤生,杜注:“寐寤而莊公已生。”
- 逸周書寤儆解:“王曰:今朕寤有商驚予。”
- 孔注:“言夢爲紂所伐,故驚。”
- 又:“王召左史戎夫曰:今夕朕寤遂事驚予。”
- 寤亦夢也。
- 漢武帝悼李夫人賦云“宵寤夢之芒芒”,以寤夢連言,皆寤訓爲夢之證。
【寤寐即夢寐】
- 徐幹中論治學篇曰:“學者如登山焉,動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
- 班倢伃賦曰:“每寤寐而絫息兮,申佩離以自思。”
- 潘岳哀永逝文曰:“既寓目焉無兆,曾寤寐兮弗夢。”
- 所謂寤寐皆夢寐也。
- 是知此詩“寤寐求之”卽夢寐求之也,“寤寐思服”卽夢寐思服也,澤陂“寤寐無爲”卽夢寐無爲也。
- 後漢書臧洪傳“隔闊相思,發於寤寐”,亦卽夢寐耳。
- 又後漢書劉陶傳曰:“屏營彷徨,不能監寐。”
- 李賢注:“監寐,猶寤寐也。”
- 亦寤寐卽夢寐之證。
【寤寐有假寐義】
- 又按:小弁詩“假寐永歎”,而後漢和帝詔言“寤寐永歎”,寤寐或與假寐相類。
【寤寐也有不寐義】
- 柏舟詩“耿耿不寐,如有隱憂”,而易林屯之乾曰“耿耿寤寐,心懷大憂”,則寤寐又卽不寐。
寤寐思服
傳:“服,思之也。”
箋:“服,事也。覺寐則思己職事,當誰與共之乎。”
瑞辰按:
【服有思義】
- 莊子田子方曰:“吾服女也甚忘。”
- 郭注:“服者,思存之謂。”
- 是服有思義,故傳以爲思之也。
【服訓憂】
- 服亦訓憂。
- 問喪曰“哭泣無時,服勤三年”,服勤卽憂勤,亦思也。
【服爲𠬝之假借,訓為治,引申為思】
- 古者思與理同義。
- 説文:“侖,思也。”
- 又曰:“侖,理也。”
- 理卽治也。
- 訓服爲思者,蓋以服爲𠬝之假借。
- 説文:“𠬝,治也。”
- 思卽治字引伸之義也。
- 假服爲𠬝而訓思,猶爾雅假服爲𠬝而訓整也。
【“思服”之思為語助,駁斥箋訓爲思念】
- 至“思服”之思,乃句中語助,與“旨酒思柔”句法相類。
- 箋訓爲思念之思,失之。
【服直接訓為思】
- 胡承珙曰:“康誥曰‘要囚,服念五六日’,服念連文,服卽念也,念卽思也。”
輾轉反側
箋:“卧而不周曰輾。”
瑞辰按:
【輾原為展,展同夗,有轉卧義】
- 輾字始見字林,説文惟曰:“展,轉也。从尸,睑省聲。”
- 又云:“夗,轉卧也。
- 從夕卪,卧有卪也。”
- 與展音近而義同。
- 説文又曰:“饇,馬轉卧土中。”
- 馬之轉卧曰饇,猶人之轉卧曰展矣。
【展轉反側義為不寐】
- 楚詞九歎注:“展轉,不寐貌。”
- 引詩“展轉反側”。
- 展轉爲卧而不周,反側爲卧而不正。
【反側為反仄】
- 説文:“仄,傾也。”
- “傾,仄也。”
- 反側當作反仄,經傳通借作側。
- 小雅“側弁之俄”,説文作“仄弁之俄”,側亦仄之借也。
琴瑟友之
傳:“宜以琴瑟友樂之。”
箋:“同志曰友。”
瑞辰按:
【友之義為樂之,駁斥箋訓爲朋友】
- 友之,猶樂之也,故傳連言“友樂之”。
- 廣雅:“友,親也。”
- 友爲相親有之稱。
- 喜生於好,故義又爲樂。
- 猶虞爲有,又爲樂也。
- 箋訓爲朋友之友,失之。
鐘鼓樂之
瑞辰按:
- 説文:“樂,五聲八音總名。象鼓鞞;木,虡也。”
- 是樂之本義爲禮樂,後引伸爲哀樂。
- 古音讀同勞來之勞,故詩以與芼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