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道
- 《中论颂》第二十四品的第十八颂,这是一个非常有名的颂子,鸠摩罗什翻译为“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 叶少勇教授的翻译是“我们主张彼缘起,‘本身’即是此空性,此即假托而施设,此者亦即是中道。”这里边鸠摩罗什说“众因缘生法”,那么对照梵文,叶少勇教授翻译成“主张彼缘起”,那对照梵文就是“Pratītyasamutpāda”,没错,就是“缘起”这个词。
- 说我们主张缘起,那么这就是说,凡夫境界的一切的存在,鸠摩罗什说是空,其实对照着梵文就是“sūnyatā”,就是“空性”。
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我们主张彼缘起,‘本身’即是此空性,此即假托而施设,此者亦即是中道。
缘起就是中道 , 就是空性。
究竟中观是补损减
- 就是佛陀给那些个通过前一部分的教理学习,已经从心底里彻底认同了佛陀关于凡夫境界的一切的存在都是不真实的,都是根本就不存在的,认同了佛陀这段教理的思想见解的人,佛陀给他们讲第二件事,就是佛陀证悟的真实是什么,我们安立了个名言就叫做“补损减”。
- 以“二谛”的模式来构建的这段教理体系,是佛陀二时教法的横向教理体系的第一部分,它的目的就在于解构,就是“破增益”。
- “究竟中观”,就是佛陀二时教法的这个横向教理体系的第二部分,就是基于“空性”,进而引导着凡夫去见真实,就是指向佛陀证悟的真实、实相,这就是“究竟中观”这段教理的法义,也就是“补损减”。
- 佛陀在二时教法里边,他承认不承认有佛陀证悟的真实?那么,其实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回答,佛陀在二时教法当中,还是承认有佛陀证悟的真实的。
- 佛陀二时教法里,他认为佛陀的证悟的这种真实,那肯定不是凡夫的言语可诠表的,不是我们凡夫的思辨可触及的。
- 龙树承认有佛陀证悟的真实,叫“实相”,“实相”这个词,是佛陀二时教法里,对佛陀证悟的真实的用的最多的名言。这个“实相”是“心行言语断”,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 也就是佛陀证悟的这个“实相”,对于我们凡夫来讲,我们不能说、不能想,不是我们的言语可能诠表的,不是我们凡夫思辨可以触及的,所以这个“实相”不能直陈,不能明明白白地说,但是呢,又不能完全不说,不说怎么引导着众生见真实?因此在二时教法里边,它是用了一种遮诠的方式,“遮盖”的“遮”。什么叫遮诠?就是它“不是什么”的方式,用这样一种隐秘的方法,佛教叫“隐秘相”,而说诸法的真实性。
- 二时教法因为这个真实不能直说,不像三时这样地直陈真实,它只能用一种遮诠的方式,隐秘相说法,所以我们把它叫做“指向真实”,这是二时教法跟三时教法的区别。当然二时教法跟三时教法,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管你是“直陈真实”,还是“指向真实”,都有一个前提,这是二时教法跟三时教法都承认的。 这个前提是什么?就是你必须完全的认同,凡夫境界上的存在是根本就不存在。你只有认同了这一条之后,才能“直陈真实”,或者“指向真实”。
- 横向教理分破增益和补损减两部分
- 二谛是破增益的部分 , 究竟中观是通过泯灭二边的方式引导凡夫见真实。
- 二时教法的真实用 实相 来表达 , 用遮诠的方式, 也就是不是什么的方式来表达。
- 实相是凡夫无法了之的 ,心行言语断,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 三时教法是直陈真实
- 要了解实相必须完全认同凡夫境界上的存在根本就不存在 ,不管二时还是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