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赞同“学外语要趁早”的。不仅仅是因为小孩子“对于声音更敏感”,“右脑控制发音器官的能力较强”,“声带、舌唇等运动神经的调节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之类的语言学家的观点,更是因为小孩子面对未知世界时的心态,比当今很多大人要谦卑。
学习外语的初级阶段,有一种非常重要的题型,叫做“仿照例句替换划线部分练习”。我会提醒每一个学生要认真对待这个部分,但是大多数人的态度是嗤之以鼻的:机械式地把选项的内容替换例句里的划线部分,这种三岁小孩都会做的“智障题”,我一个成年人,难道还需要做?
真是大错特错!这种类型的练习其实对于初学者是一举多得的“神器”:一来替换内容以后反复认读,可以帮助记忆单词;二来可以让你通过这种机械式的替换,潜移默化地让你习惯这门外语的句子结构,主谓宾定状补放在什么位置,什么样的句子成分搭配什么样的助词,一目了然;三来可以培养基础阶段的良好语感。何乐而不为?
我的英语启蒙老师是我的姑姑,这应该是我学外语的生涯中最庆幸的事了,没有之一。
我最早接触英语的时候,姑姑就非常注重培养我的语感,我们用的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LONGMAN 朗文的那套《3L英语》,也被大家称为《新概念英语》“青少年版”,配套的习题集就是大量的替换练习。那时候我只觉得这作业做起来不费脑子,几乎就是把替换的内容带到句型里抄一遍,挺省事儿,三下五除二就做完了。但是几本做下来,居然自然而然就记住了课文里的句型,语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可以举一反三。
我的很多外国学生比中国学生更愿意做这种简单而机械的替换练习,结果证明这些轻松的练习确实可以帮助他们更快地理解句型,带来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其实往往小看这种基础练习的学习者,自己的外语水平不踏实的居多,而且容易好高骛远。基础都没打牢就想着盖起摩天大楼的,真可谓是天方夜谭。
今天又遇到了一个说着“我觉得那种题目都太简单了”然而自己连单词基本音调都读不准的学生,我严厉地对他说:“你连一次都没做过,是没有看不起这件事的资格的。”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身为老师,得先教会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做人、做事,再来谈教学。大智若愚,虚怀若谷,不仅是作为学习者,更是做人应有的基本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