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从小学到高中甚至是大学,我们背过多少诗词?唐诗少说就有三百首,宋词自然也少不了。像唐宋时期的知名文人,个个都是才华横溢,写出的诗词也都是句句经典。
从唐朝开始振兴词坛的温庭筠,虽然仕途无门,但是却是“花间词派”的鼻祖。到没有皇帝命却写了一手好词的李煜。一句:“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诉尽了自己对于亡国的苦闷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再到雅俗共赏的柳三变,接连的落榜不怕,当不了官咱们就进“娱乐圈”,成为北宋红极一时的词坛巨匠。“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雨霖铃 寒蝉凄切》)这么深情谁能不痴迷?当然还有酸死人不偿命的人间锦鲤晏殊,14岁考取进士一路顺风顺水做到宰相,才华横溢还腰缠万贯,别说是在宋朝的文人当中少有,拿到整个历史上来看,也就他晏殊一人。再有一代文宗欧阳修,退休生活在亭子里喝喝酒,看看风景,抬手就写出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于山水之间。”(《醉翁亭记》)还有心忧天下的范仲淹,不管被贬多少次,心里的天下和国家从没贬值过,随手写篇赠予好友的文章都是需要你全文熟背的高考必背课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敢问现在能有几个人有这种胸怀和壮志?也许有,可能还很多,但是想到了并且还做到的我认为世间唯有范仲淹。不会变法的宰相不是好词人,虽然王安石最终没有完成自己的夙愿,但是他的诗词让每一位中小学生记住了呀!当然,他的变法也一直折磨着文科生。不过,说到让每一位学生都记得,甚至是每个人都认识的偶像级文人,那只能是苏轼。诗词先不说,东坡肉谁没吃过,没吃过肯定也听说过,没错就是他-苏东坡,就是他创造的这道名菜,还写过详细的做法,被写诗耽误的厨子。苏轼的词不用多说什么,每一首都是经典。从“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到“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江城子 乙卯年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再到“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江城子 密州出猎》)不管是委婉抒情,还是豪放旷达,苏轼都是代名词。
宋词的代表人物还有很多,他们写出了那时那景的情绪表达,也写出了自己内心思想的深度与高度。也正是因为他们,才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期最真实的历史面貌以及文化表达。也许,当时写这些诗词的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些诗词会流传千古,被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传颂。虽然背诵真的很难,但是真的等到不需要你再背诵的时候,反而觉得更加喜欢了。当年上学需要背诵的诗词,死记硬背怎么也记不住,当你再回头看这些诗词的时候,了解创作这些诗词的人的时候,你开始了解他们的背景,他们的生命和经历,也就会理解这些诗词的情感表达。了解了他们的人,也就能够懂得他们的诗词,再去背诵或赏析的时候就会更加的有明朗。
《半小时漫画宋词》,它没有参考书那么多详细的知识点给你参考,但是他有参考书里不会告诉你的背景故事和文人轶事。再加上幽默风趣又稀奇古怪的漫画,画面感和形象感就会印在你的脑海里,再看课文的时候记忆点会更加突出和深刻。半小时系列的图书读起来都很快,因为字少,图多,精简干练。不过,正是因为这样才需要反复多读,因为真正重要的知识在这些给出的文字背后。所讲述的背景故事以及当时的事件和经历也需要读者去深入学习和思考,多读几遍收获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