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张和小李同一个办公室,小张比小李早一年来到这里,且小张担任本办公室组长。基本上都是来到一个新环境,一切都比较陌生,相对来说小张比小李好点。小张性格内向,新的环境要求严格,也有身边的同事说如何如何之厉害,因此小张事事都小心执行,生怕出错,受到批评。小李也不爱说话,性格孤僻,给人一种什么都不在乎的感觉,接下来就是他俩故事的开始。
故事一:
领导要求上报东西,截止时间马上到。可怎么也联系不上小李,微信不回,电话不接,小张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可那边还是联系不上。小张也不想像其他组长一样,说小李联系不上,就按照自己的想法给他报上了,免得小李受到处罚,给领导留下坏印象。但最终小李也没一句感谢的话,也没一点点的不好意思。也许人想的不一样,小李什么都不在乎,是小张在自作多情。就这样小张对小李产生了偏见,也不愿和他多说半句话。
故事二:
一次偶然的机会,领导问小张:小李这人怎么样?虽然小张已对小李产生偏见,但心里还是觉得他是一个好人。于是回答到:小李就是不爱说话,其实挺实在的,也能干。这是实事求是,确实小李也是这样的。小张也没有像小李提及过此事。
故事三:
因单位有人请假,需要我们几个人帮他干活。小张安排小李多干一点,真是一点点,都不是什么事,但小李却不愿意。就这样小张一气之下把故事一故事二和盘托出,小李估计也觉得小张是个好人,最终接受了任务,但其实心里还是不服气。小张也是心情极差,觉得都是什么人。
故事四:
单位发了几箱矿泉水,小李路远走得早,不知此事,其他人都是自顾自的拉走了自己的。只有小张和小唐帮助小李把属于他得那份放了一个地方。结果还是小李没有一句感谢的话,自己还从别处搬得自己的矿泉水。小张告诉小李,他的水放的地方,让他看着办吧。不是小张想要那句感谢的话,而是小张觉得这真是应该的。虽然前面有了那么几件事,但小张一直觉得小李是一个实在的能干的人,只是性格孤僻罢了。
故事五:
单位做核酸,小张和小李分到一组,扫码员。第一次小张扫码,小李维持秩序;第二次小李扫,可手机不行,小张二话不说,开始扫码。可有一次,小李正扫,手机有不行,领导火急火燎的给小张打电话,让小张赶快过去扫码,说小李的慢的不行。小张开始扫,越忙越乱越错。有几个同事做核酸但未有结果,领导来找,小张也是心中委屈,觉得自己是临时顶替,要不然也不会有这种事情发生。小李的什么都不在乎只因为领导没有批评他。
小张就想问问小李手机到底怎么回事,是真不能扫还是怎么回事?小李一听说,你什么意思?你觉得是我故意不扫?真是恶人先告状,反咬一口啊!或许是自己沟通方式不对,小张暴跳如雷,本想着解决这件事,却得到更坏的结果。
故事六:
加班干活,文档200页左右,小张100多页,小李10多页加上杂活。小李的部分出现错误,改了一次,再错误,正聊着不回了。晚上小张微信联系小李,小李义正言辞的说:我刚跑到家网吧改过来又有错,明天到单位改就行。小张说:做人的一点道德都没有,你可以不去改但你得给我说出你的想法吧,或者是我改也行啊,谁知道你跑那么远去改东西啊,就憋着气不说。唉,不知道怎么说才好。
故事七:
小李怀孕了,单位已经下班,需要搬东西,小张对小李说:一天了你先走吧,家路又远,在这也干不了活。因为小张怀孕受过他人照顾,想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但这时小张已经不是组长,小李站起来去找到组长估计是说自己先走,又对小张旁边的人说他先走,唯独没对小张。这时小张突然清醒,原来小张以为的一直是他以为的,原来小李这么懂礼貌,这是不对自己说罢了。小张心想,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吧,既然他对我这样,我也对他这样吧。一开始相互排斥的两个人,怎么都不会相交,为这样的人不值得。
小张有时会想,是自己活的太理想,还是现实太残酷。
小张有时会想太实诚是不是不好,成人的世界应该学的圆滑些。
但小张大多时会这样想:我就是我,我要做最真实的自己,我要真心对待每一个人,我只求无愧于心。别人的闲言碎语,都是过往云烟
以上内容作者仅以小张的视角来阐述,也许小李会有另一个版本,视角不同,想法不同,结果不同。
最后想借用朋友圈的一句话:层次不同少言为贵,圈子不同不相为谋。
致自己:愿自己活的像榴莲,让喜欢的人更喜欢,让讨厌的人更讨厌。
好久没有洋洋洒洒写这么文字了,一吐为快的感觉真好,只为记录,不为评判,公道自在人心,时间会冲淡一切,也会解释一切。只要觉得坦然于心,无愧于心,一切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