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口”和“拖延”是一对儿相辅相成的好基友。自打我知道了有“拖延症”这个说法,我觉得我人生中所有的问题和不顺都找到了答案:上学的时候GPA不够高是因为拖延,一直没能减肥是因为拖着不去健身,考口译证屡战屡败是因为拖延…… 真的,找到了拖延这个好借口,不知道为我背了多少锅。然而真的是拖延的错吗?拖延只是借口,用这个借口当掩护,把我好多缺点都隐藏起来。和拖延症一样,爱给自己找借口也是病,也得治。
今天晨读分享的这本《大思想的神奇》中,就有治疗“借口症”的方案。
智力借口症
我的数学不好,应该说理科里面除了化学和生物,其它的科目我都很烂。我高中能偏科到什么程度呢,我的化学和生物是跟着实验班上课的,还参加过竞赛,但是我的数学和物理150分的题从来没超过60。
我给自己找到借口就是“我没学数学和物理的脑子”。有了这个借口,我哪里还用努力学习呢,反正我是天生不擅长数学和物理嘛。老师让我向数学好的同学学习取经,开什么玩笑,那是人家生来带着擅长数学的脑子好么。所以当然我的数学和物理成绩越来越烂。
作者给出的治疗方案里,我觉得最最重要的一个是提醒自己“态度比智商重要”。把所有的失败都归结于智商不够,完全就是一种逃避,无法正视问题所在,也没办法客观地去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想法,时刻提醒自己,这件事情做不好,不是因为自己智商
第二个治疗方案,也是让我豁然开朗的一点,就是要牢记思考能力大于记忆力。高中老师告诉我,背过公式定理然后往提上套用就可以了。但是这个方法在我身上一点儿也不管用,公式定理我也背了,可是一做题还是不会解。根本原因就在于我根本就不理解这些公式定理的原理到底是什么,所以一个例题我会做,换一个我就玩完儿了。
现在读书有时候也会陷入“背书”或“抄书”的陷阱。总觉得一本书里要记住的好东西太多,生怕自己漏了哪个就亏了,有时候做个读书笔记恨不得把整本书抄下来,又累又慢。但是把整本书都背下来又有什么用呢?中间的知识点都理解了吗?能应用的现实生活中吗?道理都知道,为什么还是过不好?归根结底,还是读了书没有思考、没有应用,这样读了也是白读。
运气借口症
比较屌丝的一种病,人家混的好是他爹妈有本事、他们家房子拆迁了,我混的不好那就是命不好,不然我早中彩票了,嘿嘿嘿。
所以口译考试抽到一篇中译英视译《铁矿石海运代理意向书》真的是我倒霉吗?就商业方面薄弱,偏偏就抽中这个。花了大力气复习的法律方面连个边都没沾。
不是的,真正的原因是我复习计划没做好,没规划好复习重点,给原本就薄弱的商业词汇的复习只安排了半天,自作聪明的“押宝”在法律方面,结果摔了个大跟头。要是复习的时候尽量做到面面俱到,每个专业方面都照顾到,最起码商业方面还能搏一搏,不至于输的一塌糊涂。
“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这句话听起来老套又鸡汤,但是确实是个硬道理。大家现在都开始学着写文章开公号,羡慕已经做大做出名的大牛们赶上了红利期,觉得他们真是运气好赶上了好时候。但是扪心自问,如果几年前有人告诉你可以通过写文章开公众号的方式赚大钱,你觉得你自己能写出阅读量上万的爆文吗?我关注的某个时尚公众号,几乎是日更万字,前两天才知道人家原先在《南都》《新快报》这些传统纸媒做了快10年。这样的人能抓住机会一点儿也不稀奇,不是运气,是理所当然。
年龄借口症
对于转行做翻译这件事,其实我也是有犹豫的,快三十岁了,真的要放弃稳定的工作,转行当翻译吗?快三十的人了,再回到大学学习,真的能把硕士念下来?
上次去MQ的开放日,参加了翻译硕士的课程介绍讲座,接着又跟几个教同传的老师交流了一下。当时我问了个很蠢的问题,我说我就想做个普通的口译或是笔译员,同传强度太大,我快30了,别人都说同传过了30体力脑力就跟不上了。两个老师同时露出了慈祥的微笑,“我40/60多了,还做同传呢”。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突然想起这句话,我用这句话作自我介绍加入了小灶群。我人生的前十年二十年都在漫无目的地混日子,突然一朝觉醒想要认认真真地生活,好好提升自我。那时候也犹豫,二十多岁最好的时候已经混完了,马上就要三十岁还来得及吗?现在看来,还好当时硬推了自己一把加入了小灶群,读书、写作、学习时间管理等等,从现在开始还是来得及的。
其实我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我上学的时候不少澳洲本地的学生都是四十来岁的阿姨,大概是从年轻时就当家庭主妇,小孩子也到了能自立的年纪,于是出来学个护理本科的文凭,或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梦想,或是为了追求自我价值。但是人家都不觉得四十岁出来上学晚。想想也是,在澳洲只要你愿意,感到七十退休也没人管,这样一算,毕了业还能干个至少二十年呢。
真是不写不知道,一写吓一跳。《大思想的神奇》里面说的几种“借口症”我居然全中。仔细回想一下,我还真的是给每一次的失败或是不顺利找好了各种各样的借口。找好了借口,也就不用反省自己了,反正下次注意一下不就好了。所以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同一个地方摔跟头,犯同样的错误。这样看来,借口症和拖延症一样,害人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