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姑姑打来电话,其实没有什么重要的是,从头到尾都是一些锁碎的叮嘱,过马路注意安全,不要老吃麻辣烫,晚上早点睡,要记得吃早点……末了,怕我听烦,赶紧补充一句,别嫌我烦。我笑了,不烦,怎么会烦呢。
至从有了微信,接电话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偶尔有电话打来,总是习惯问对方一句,有事吗?好像没事打电话都成了多余。其实仔细想想越是亲近的人,打电话越没什么重要的事,无非是时间长了想听听对方的声音,牵挂TA了,想啰嗦叮咛几句话了。
二
我和妹妹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婚,我俩一直跟随父亲生活,母亲很快组建了新的家庭。从此我们便意识到没娘孩子的悲哀。
我去找小伙伴玩,总听到小伙伴的母亲细碎的叮嘱,X点准时回家吃饭,不可以去XX地方玩,外面冷再穿件衣服……我的小伙伴总是撅着嘴一脸的厌烦,赶紧拉我出门,边走边嘟囔,真唠叨烦死了,我们别理她。
上学了,她母亲又开始限制她出去玩,督促她赶紧写作业,要考个好大学,这样将来才有出路……她母亲的碎碎叨叨,曾一度搅得她头疼。
她考上大学,恋爱了,她母亲横竖都不同意她嫁给那个男孩,想各种办法阻挠,用断绝母女关系相逼,也许是因为他们本来就没有那么相爱,也许是她习惯了母亲的强势,反正最终她没有拗过母亲的反对,和那个男孩分手。接着工作、嫁人、生子,现在她是我们小时候玩伴里最幸福的人,有些稳定体面的工作,老公很优秀,知冷知热很懂得心疼她,婆婆待她如自己女儿般亲近。有次我们聊起以前的事,她面带愧色,说自己当初太小不懂事,若不是母亲拦着,以当时那个男孩冷漠的个性,她过得肯定不如现在幸福。我问她现在还烦母亲吗?她头摇的拨浪鼓一样,哪还烦呀,都是自己不懂事,她是太爱我了,才处处想着我,时时盯着我。
我的眼睛立刻就湿润了,我说你知道我有多羡慕你吗,你的快乐有母亲分享,你的痛苦有母亲承担,她陪你走过多少平凡的岁月,她替你阻挡了多少未知的风雨。和你相比我的生活该是多么无趣和孤单啊!
三
如今我也长大了,突然有一天觉得自己也爱叮嘱了。闲下来,就想给妹妹打个电话,没什么事,就是想问问她吃饭了吗,听听她的声音,从她说话的语气里判断一下她的情绪,是平和还是激动,是急躁还是舒缓,根据她的情绪来决定一些谈话内容。挂电话时,不忘嘱咐,骑电瓶车一定要慢点,干什么事不要着急(我妹妹是急性子)慢慢来,有什么不开心的一定要说出来,不要憋在心里……
不知从时候开启的这种叮嘱模式,似乎提前进出老年状态了,总是不厌其烦地说。有时很怕对方听得烦腻,就会小心翼翼,临挂电话还要强调一句别嫌我烦啊。
这种叮嘱有用吗?好像从不管它是否起到作用,只想把自己的牵挂说出去, 得到对方的领会。就拿我姑姑叮嘱我的话来说,我都听了不下八遍了,她说了什么,我可能在那一会儿会在意,转个身就忘了,接下来还会按照我的习惯喜好行事。但是,我就是很喜欢听她嘱咐,唠叨,从来不觉得烦,因为我知道她在电话的那头挂念着我。而这种被挂念的感觉是如此温暖我,我怎么会烦呢。
四
我们每个人的成长中总会有那么一个人,不停的在耳边唠叨,叮嘱。也许你会腻烦,也许你会觉得自己已经是个大人了,他们怎么什么事都管。其实,这种被叮嘱,被关爱的感觉,会随着长大,变老而减少,消失。当我们老了的时候,我们也会不由自主地想给我们的晚辈念叨几句,叮嘱几声。这就是一种爱的传递,爱的延续。
我喜欢听这种叮嘱的声音,尽管它解决不了什么实际问题,但是在那一刻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人在乎我,想着我。我也把这份叮嘱继续下去,因为我知道在那一刻,我也是如此在乎爱着我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