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天已经快夜,别的雀子似乎都休息了,只杜鹃叫个不息,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各放散出一种热气。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还有各种甲虫气味。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响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
甲虫气味大概还没有哪个诗人在作品里描写过!
这一段在听觉、嗅觉上的描写十分精彩。
沈从文在描写景物时,有时会突出某一个重点。
比如第一句,便把杜鹃的叫声突出了出来,然后便是“热气”。
热气是怎么来的?石头、泥土和草木被晒了一整天,这种热气中便含有着各种气味,除了上述的泥土和草木,还加上甲虫气味。
这恐怕是湘西特有的吧:生存环境好,便孕育了特别多的小生命。
文章的安排看似平常,其实还蛮有顺序的。
而且讲到了很细微的东西。由于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整天受着这样的熏陶,人也变成了与杜鹃、与泥土树木、与甲虫一样,成了自然中的风景的一部分。
然后话题便转向了翠翠。以上是翠翠看到、听到、闻到的,此刻翠翠又有哪些心理变化呢?
她看:“红云”;她听:“杂乱声音”;她想:“薄薄的凄凉”。
你看,这就是一个少女纤细如发、转瞬即变的小心思,小情绪。
汪曾祺老师感慨道:
“甲虫气味大概还没有哪个诗人在作品里描写过!”
他在这里用了感叹号。表达了对沈从文观察、体会生活的细微与敏感。
正因为平时的积累,才使得沈从文的作品即便是描述平常的生活,依然有一份感动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