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昨晚老妈子打电话回来,说是家里的豆子已经熟了,当初我和她种的那一块地长的最为茂盛,现在可以收割了。
我想了想,大脑里一直在找什么时候的事?
总算是想起了,在今年八月份回家没几天,就被老妈拉到田里种豆。
这一会儿,三个月过去,又一年的丰收季节。
老妈在电话里说,你不回来尝一下自己种的豆子吗?
要不要吃豆荚?这不是你最喜欢吃的吗?
我说是呀,可我也得吃得到才是呀!
在家里的那段时间,每天都是吃好喝好,总不会考虑要吃些什么,因为总能够吃到合胃口的东西。
在学校每天学习,吃在饭堂,活在大学。
吃什么,已经变得不是那么关键,也似乎没有什么选择可言。
吃什么都有人不愿意吃,也总有人会吃到自己想吃的。
就像是一项任务似的,每天到了这个点,就会去吃饭,到了饭堂再逛一圈想一下吃什么,点完餐吃完就走。
没人多少人会在意一顿饭好不好吃,不好吃你也不会不来,好吃你也不会每天守着。
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把吃饭这样的大事情都当成了一项填饱肚子的小事情啦?
二、
不过,话是这么说,我相信,在生活中的很多人,还是希望吃到和自己胃口的菜色。
我在落笔为寇刚刚开始更新那段时间曾经写过,第一次做饭的时间,是在五岁那年。
应该说不是因为所谓的迫不得已。
小时候也试过了不会做饭,等农忙回来的老爸老妈,从下午五点等吃饭等到十点,睡醒一觉把饭吃了,接着睡觉。
那时候很多的埋怨,为什么这么晚才能吃饭,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找吃的。
吃完之后就不想吃饭了,对于老妈做的饭都是不以为然,好吃不好吃没有什么标准可言。
这样的状态,可见老妈是有些失落的,每天这么累,回来还要喂猪喂鸡喂你。
在那些只顾疯玩的岁月里,我有的只是回家的一句:
“妈,我回来了。”
“妈,我饿了。”
“妈,什么时候吃饭?”
吃饭这么严肃的事情,怎么可以这么没有仪式感呢?
等着吧!
毕竟家里向来晚吃饭,七点八点都是正常的。
对比起外公家每天五点已经吃完饭,在门口的石凳上摸着肚子坐着,我真的把挑剔的胃磨得无所畏惧。
三、
直到有一天,我上了高中,第一次住宿,第一次吃到了饭堂的饭菜,才知道曾经在家里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那一刻,为了不让自己的胃受到伤害,我还是决定每个星期回家,忆苦思甜,把一周的甜都预定好了,一下子吃完!
同样的套路用不到三年,到了高三这一年,真的是没有办法了。
一个月回家一次,实在不敢打听家里吃什么,因为怕胃受不了。
这时候,能够在非常时刻收到老妈带过来的鸡汤,真是一件很让人感动的事情。
老妈趁着这个时候,说了一句,你看你,这么贪吃,以后是不是去到哪里都要带上老妈?
嗯,这倒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好吧,我只是开开玩笑而已,要吃好吃的,自己学就好了呀!
四、
一直以来,我就觉得自己的厨艺天赋不错,也不知道是哪来的自信。
至少十五年前那个冬天的炸厨房的经历,让我对自己信心满满,将来一定可以亲手做出好吃的!
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的信心,当年差一点去了新东方。
嗯,虽然没有报名,因为作业太多。
那也不妨碍我继续朝着厨房迈出自己的脚步。
寒假和暑假是最好的偷师时间,像我老妈说的,你在厨房看一眼就能学的会。
什么空爆鸡丁,什么剁椒鱼头,什么酸菜鱼,我都不会,因为我妈也不会。
那没办法了,我妈会的我也要会。
真搞不懂,有一天我问她说,为什么男生也要学做菜。
她说,这可以保证将来你不会饿死。
将来不是有另一半吗?
老妈说,想得美,人家嫁给你,你还想人家给你做饭?
那你不是也给老爸做菜吗?
所以你才不会饿死呀!
我听完,然后觉得很有道理,还是默默做菜吧!
现在在家里虽然不需要我掂勺,但是也不算小白了,一般的菜色还是可以hold得住的。
或许若干年以后,再想起今天这篇文章,我也可以一边吃鸡一边笑。
你会做饭吗?
你为什么要学做饭呀?